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土浯民》複製的聚落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榮昌。
點閱率:661
字型大小:

金門的古厝,何其有幸,在相關單位的努力保存下,留有一片天地,也營造出金門獨有的觀光特色。

古厝、傳統聚落,在數百年前,其實,也只是平常百姓的尋常建築,當時的人們,可能萬萬也沒想到,幾百年後,竟成為人們珍惜的古蹟、國寶。我走過珠山,也造訪過歐厝,有識之士的努力、維護,令人感恩,只是,總不免泛起小小的疑問,這是數百年前聚落的重現,抑或是我們後人的想像?

珠山應有珠山的風貌,歐厝想來也會有他獨特的味道,但是,我卻不大能分辨出其中的差別,因為,營造後的珠山、歐厝,甚至是其他大小傳統聚落,模樣相仿,觀光客在瀏覽了各聚落的風光後,不知道是否能感受其中的差別?是否能感受出營造者的用心?我們真的保留了金門傳統建築的精髓嗎?還是我們只是在複製一個又一個的所謂傳統聚落?

保存傳統聚落的工作,其迫切與神聖性,不容置疑,也是項吃力不討好的事,相關單位的努力值得肯定。不過,部分跨海來金的建築學者們,未能充份感受屬於這塊土地的生命與脈動,使得保存作法,徒具形式,而金門原有的面貌,也在悄悄中變妝。在這次閩南學術文化研討會中,有學者直言,在部分台灣建築學者的主導下,金門的傳統建築有日趨台灣化之虞,漸漸失去了金門的原有味道,其破壞性更甚於八二三砲戰,實在值得我們深思。古厝被破壞了,可惜;古厝被虛構了,可惱。因為,扭曲的認知,不如沒有。

每幢建築有不同的特色,每個村落也應有各自的風情,因為差異,展現了獨特的面貌,因為多元,讓冰冷的建築多了一份生命力。閒步在金門的各個村落間,面對著風貌相似的古厝聚落,一樣的燕尾、相同的馬背,連牆上的裝飾、顏色,都大同小異,有時,真會忘了自己身在何處?這真是它當初的樣子嗎?或者,它們只是部分建築學者自己所認知的傳統建築模樣?

當一個個的傳統聚落被人工營造出來後,會不會是另一種形式的國民住宅?

再回頭看看我們所住的西式洋房,這些建築學者眼中極其醜陋的建築,誰又敢保證,數百年後,它不會成為另一種古蹟?

在金門,十八世紀以前的建築代表,是閩南傳統聚落;十九至二十世紀,主要的建築代表為洋樓;那麼,二十一世紀呢?我們這個時代呢?如果說,民居是當代居民生活的具體呈現,那麼,這些水泥叢林式的洋房,這些曾經陪我們度過悲歡歲月、歷盡生命滄桑的「難看建築」,應該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留給後代的遺產。

它難看嗎?就當代建築美學而言,似乎是如此,可是,美的定義又是甚麼?誰又有資格為美下定義?保存與否,有時還真得多費思量。

那些今天我們認為很美的傳統建築,在數百年前的居民眼中,可能再尋常不過。那麼,現在我們眼中再尋常不過的水泥洋房,誰敢武斷,幾百年後,不會變成後代子孫朝聖、參訪的建築?

建築的價值,在於生命力的存在。缺少人氣的建築,即使再堂皇,也不過是個冷冰冰的遺址。數大就是美,多元更有味,在強調傳統建築的此時,我們周遭的水泥叢林、尋常洋房,想來,應該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我們似乎也應該正視,這些代表我們生活形式、裝滿喜怒哀樂的西式洋房,因為,這是我們真真實實生活過的印記,是這一代人的價值面向、歲月履痕。「這是二十一世紀的老祖宗住的房子ㄝ!」學者和觀光客看著一幢幢水泥房,流露著豔羨的表情。

當我們穿梭在百年古厝中,讚嘆著先人的智慧結晶時,誰敢保證數百年後,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