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之生
從瓊林到山后,我習慣走環島北路右轉高陽路;到陽宅之後左轉,經安瀾國小、碧山、楓香林區然後抵達山后;這是我每天上班必經的道路。
我是今年一月份開始在這裡工作;在嚴寒底臘冬之中,我來不及看到楓香林的深秋楓紅,看到的卻是一棵棵光禿禿連一片楓葉也沒有的「楓樹」。灰褐色的樹幹,灰色的枝枒,表皮上似乎還有一些灰白類似霉斑的痕跡,樹很高;沒有楓葉的枝枒頗誇張地伸展成很美的「樹」型,但是真的光禿禿地沒有半片楓葉掛在樹上,看來有些悽涼卻又有一些些搞笑,這樣的感覺實在有些矛盾。
在歷經一段不愉快的事件之後,我帶著一顆沉潛許久猶尚未復癒的心情找到新的工作,由於工作室剛起步,業績不佳的壓力,讓我每天上班時看到如此這般的楓樹,在十二月的寒風中,我的心真的幾近冰點,每天帶著一顆自怨自艾的心及沉甸甸的心情抵達工作地點,整天裡工作情緒低落,一點也快樂不起來,簡直把自己比作是站在臘冬寒風中的另一棵楓樹。
那一天;我又懷著一份落寞的心情,將疲累的身體塞在車裡以緩慢的速度「讓車子自己開回家」,剛繞出后扁著名的九拐十八彎的連續彎路之後,不經意地想對天長嘆再仰天長嘯一番時,卻意外地看到一幅美麗的景色:灰朦朦的天際裡,一排沒有樹葉的「枯枒」整齊有秩地延伸向天邊,劃破灰暗天際的枝枒將天空裁成不規則底網狀,竟有一股看盡人間風華,遺世而獨立的滄桑,那是一幅仿若北歐風情的美圖吶,我惋惜自己每天只會懷憂桑喪地經過這條路,卻忽略了欣賞自然界悄悄為我構思的美麗圖畫,我真是何其愚笨呀。自那天起,我每天上班時不再無心思的操作方向盤,也不再兩眼無神地盯著馬路,而是努力觀賞沿路的自然美景,我將這條路稱為:個人專屬風景區。
過完年後的第一場雨毫無預警地下著,氣溫仍然很低,雖然下著小雨卻到處一片濕冷,我擔心兒子早上上學時沒帶雨具,為怕他淋到雨,我提早了半個小時下班,準備到學校去接他放學,天空依然是飄著小雨,在經過我的風景區時,我發現楓樹的枝枒上似乎長滿一粒粒黑黑的東西,是毛毛蟲嗎?平常躲著的毛毛蟲被今年第一場雨給趕出來,於是爬滿枝幹?是麻雀的排遺嗎?留在枝頭上的鳥類排遺被雨水刷得變成很清楚?因為急著接小孩,我無心細想多看,就沒停留地急駛而去。
第二天一早如常上班,彎過碧山村落,哇!眼前出現了讓人驚喜的景象;一棵棵楓樹的枝枒上綴滿了點點新綠,青翠嫩綠的新葉在清晨雨絲中,以喜悅向我打招呼,我則以充滿訝異歡欣與目不暇給地眼光回應這新生命來臨。原來;在昨天的雨裡所看到在枝枒上頭的小黑點竟是一葉葉等待春雨洗禮後綻放的新芽,原來;不僅人類的生命奇妙,植物的生命竟也是如此奇妙與充滿喜悅。這一天;開懷的笑容掛滿了我許久不曾笑過的臉上。
現代人看楓,往往只等待深秋楓紅,當楓葉把最嫣紅的生命展現之後,開始掉落只剩枯枝時是不會再有人去眷顧的,然而楓樹卻在人類目光離去之後,在無人注意的角落又再綻放新的生命力,等待時日到臨之時,重登上展演的舞台,必再贏得世人激賞的目光與讚嘆的喝采。
許多人總是自艾自憐,欷歔自己懷才不遇,感慨自己前路多桀,如今看到楓樹的生命能量,突然領悟到每個人一路走來;必定是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與指點,受到許多長官提攜與照顧,才能夠有一帆風順衣食無憂的成果,更該學習楓樹的精神,在沉潛時期加緊生命量能的成長,一旦時日來臨必能發揮所長,再創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