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人在廈門》軍人經商
在大陸,有時會遇到較為奇特的經商經驗,「軍隊經商」就是其中之一。軍隊經商在台灣是不可思議的,人民向國家納稅、國家建制軍隊、軍隊保護人民,這我們想當然耳的體認,可在廈門街上,有時就會不經意的發現一些某某軍區駐廈土地開發局、賓館、甚至是運輸、貿易公司的店招;初始,因為覺得新奇,不免常常佇足多看了幾眼。在當地人的眼裏,其實軍隊經商,跟國營事業並沒什麼兩樣,差異不過在交易對象的區別。在我粗淺的想像裏,中國向來是堅信槍桿子出政權的,如何能保證軍隊在經商的過程中,不被市場經濟的洪流所污染,並保持軍隊一貫無私的奉獻及效命疆場的高尚情懷?
根據查訪的資料,事實上軍隊近年來在中國已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經濟實體,軍方已成了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連軍備出口),雖然這些外匯大部分都得上繳中央,但成績卻是歸軍隊名下,政治上的解讀,或許這也算是軍人報效國家的另一種方式,可是實質的經濟利益對生活艱苦的軍人來說,畢竟有著致命的吸引力,近年來中共因為國際的現實需求,甚或是台海依然潛在的危機,對軍備的提昇及軍費的需求,也是年年增長的,要面對如此龐大的財政需求,在中央無力撥出大量款項來支持軍隊建設的現實下,仰賴部隊自籌財源,軍隊經商謀利,便是最合法時機及藉口。軍隊在商業上的實際利益已成為既定事實,中共中央無法視若無睹;不過,軍隊經商必然帶來的軍隊實力下降也確是事實。將銅臭的商人形象,和執干戈以衛社稷的軍人形象,兜在一塊,實在有點不搭調。
話說,有次為了採買工廠需用的原料,我們探訪了廈門相關的商號,得到的結果是:大陸東北是盛產地,如從產地採購,就算再加計運費,我們仍可節餘近百分之三十的開銷。但是,如何去和東北的廠家接頭,卻是件難事;經過幾次的電話洽詢,對方給了一個很明快的答案:「你打款過來,我就把貨發過去!」看似簡單的交易邏輯,卻讓我們傷透腦筋。首先,要確認樣品吧!就算我們親赴產地確認樣品,那路程的風險誰承擔?還有交易信用如何確認?萬一來貨與樣品品質不符又該算誰的帳?經和對方交涉的結果是:「您考慮看看嘛!我們不勉強。」這是那門子的生意人,經查證背景,果不其然,又是一個吃皇糧的國營單位;在苦思無策下,透過當地台辦關係的介紹,輾轉的打探到一個可以解決問題的人,據著得來的地址,我們尋到了一個掛個某軍區駐廈辦事處的看招,旁邊還有一塊小小的牌子,寫著:「軍事地區,閒人勿進。」正納悶我們倒底是不是閒人的同時,只見一著西裝,堪稱腦滿腸肥的男子,熱情的迎了出來,在根本還搞不太清楚對方背景的同時,我們已經吃了一頓飯,喝了不知幾許的東北白干,在杯盤狼藉裏,我們知曉對方是個現役的中校,職掛該單位的副主任,跟我們一起享受大餐的,還有眾多不等軍士官,對方拍胸脯保證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並做到保質保量的「一條龍」服務;反正我們要的只是一個中介的保證,在貨到付款、品質保證的前提下,我們第一次拿到了與大陸軍區的購銷合同,還真是挺新鮮的!
令人意外的是,自似繁瑣的交易流程,在這位駐廈辦軍區副主任的手裏,卻只短短的幾天就搞定了,中間我們擔心的付款、運輸、品質、信用風險等問題,他老兄在幾天之內,運用了綿密的軍系網絡,如:某軍區的糧站、物資局、配售處、鐵道部、輪運辦、擁軍辦,及眾多的老戰友、小老弟就搞定了;我們不得不佩服軍企人脈的寬廣、動員的實力、說話的份量及辦事的效率,更無庸去懷疑中間可能衍生出來的經濟實力。
在「黨指揮槍」及「敬軍重軍」的傳統下,軍人經商,有著一定的特權及便利性,諸如:公器私用、影響政府決策,甚至是大方的中飽私囊::等,這些個弊病,大陸中央也並不是看不見,況且,在市場自由經濟的前提下,要繼續保有軍方在商業上的競爭力,勢必意謂著將有更多的特權及國家資源遭到濫用;在一次和前述那位老大哥把酒言歡的場合,他也透露了身為軍人與商人雙重身份的無奈,他說:「搞好市場經濟,也是報效國家的一種方式,而且,現在的軍企(軍方企業),也是大鍋飯時期,為求生存因應出來的產物,要全然怪罪我們濫用國家資源,似乎過於牽強!」
在維護現有利益,及替現況解套的前提下,雖然面對每年高達百分之十以上的軍費成長,大陸中央仍有禁止軍隊繼續經商的打算。解決的方式就是:不讓軍隊搞生產經營活動,讓軍隊把所經營的企業全部交給地方。盡量把現時經營軍方企業的人事安排好,讓他們正式脫離軍隊編制,但同時讓他們成為獨立法人,原來的軍方企業則改制成為國家企業,退役軍人則是國家委派的法人代表,國家並保證他們的得益。
在充分發揮經濟效益的前提下,我個人對軍隊從商的效率,依然留有深刻的印象,還好在人治的中國裏,人脈與人情的比重,似乎短期內仍不會隨著快速躍動的經濟力消逝,畢竟找對路、找對人,累積屬於你的人脈資源,也是現今關係營銷範疇裏極重要的一環。軍人攬生意,可也是少有經商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