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的故事》感恩父親一句激勵的話
今年六月三日(農曆四月十六日)是父親逝世三十六週年的忌日,每逢這天大姊三弟等來家祭拜,經常會回憶父親病逝時的慘況,常令我哀痛不已,因為父親病逝時,我未能隨侍在側,才抱憾終身。
父親楊公生華生於光諸乙巳年十月卅一日卯時,卒於民國丁未年四月十六日未時,享年六十三歲。早年金門地瘠海竭,謀生不易,父親婚後攜母親以及二位姊姊赴南洋謀生。民國二十九年,我在新加坡誕生,父親不識字,在南洋做苦力,工作辛苦,收入也不固定。因此家庭經濟並不充裕,所以我姊姊都沒上學,據說祖母曾陪我上過學,只因為我不喜歡讀書而作罷。父親早出晚歸,加上個性強,說話嚴厲大聲,令我避之唯恐不及,因之與父親相處時間少,我是父親生了二位姊姊多年後的長子,父親一定是愛我的,但我小時很少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我只知道祖母最愛我、疼我、寵我,把我寵壞了,更使父親要修理我,然我總跑給他追,找祖母保護,找不到祖母就逃家,等待祖母找我回家。
三十七年因祖父年老,一人在金,缺人照顧,父親就帶我們一家人返鄉,侍候祖父,翌年他一人又從廈門搭船返星洲工作,不久古寧頭戰爭爆發,從此改變了在地金門人的命運。
古寧頭大捷,局勢穩定後,我開始在村莊祖厝上學,金門青年人也已不再下南洋,因為國軍駐進村莊,村民幫阿兵哥洗衣服、煮小吃、種菜賣阿兵哥等,都可賺錢養家,生活反而比從前好過。四十七年「八二三」金門砲戰,金門中學遷臺,九百多位高、初中生,寄讀在臺灣三十一所省立中學,真是風水輪流轉,金門青年往臺灣發展了。當年我分發寄讀省斗中,五十年,返金就讀金門中學特師科,翌年畢業,派我回湖埔國小任教,不久父親因健康不佳,由新加坡返金養老,父子重相逢,萬般相惜,父親對我變好了,也相當看重我,以我為榮。父親一生辛勤慣了,在家鄉仍努力上山種田、下海植蚵,我與弟弟也都盡力幫忙,我們一家人生活可以說過著前所沒有的安樂幸福的日子。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一天有位親戚來訪,向母親明說,某家女願匹配汝家男,絕不收聘金,但照慣例仍要做做樣子。回想當年的婚俗,正流行「三八制」,男子結婚要給女方:八兩金、八百斤豬肉、八千元金門幣(禁用臺幣),對清寒人家負擔很重,娶一位太太,幾乎要辛苦一輩子來還債。言明絕不收聘金,這是對男方相當的一種禮遇。當母親向父親商討此事時,我只聽父親高聲吼斥:「那是他自己的事!」我像挨了一巴掌,痛極了!啊!那是當然的,當然結婚是我自己的事!怎可令父母操煩。因聽父親一句激勵的話,像暮鼓晨鐘地不斷提醒我思考未來的問題,任何事倩的發生必定有其原因,它告訢我應再堅忍奮發,將來會更好!後我又忍痛再離家辭親,繼續升讀師範大學的艱苦旅程,希能創造自己更美好的未來。果然皇天不負有心人,艱苦有時過,學成返金,應聘金城國中任教,很幸運地娶了現在溫柔賢慧、聰明多能的周老師為妻,奠定我一生美滿幸福的家庭生活。尤其她幫我生育、養育、教育了二對子女,令我相當滿意,如今頗以他們為榮為傲,老大在資訊界工作多年,去年勇退創業,也是得力任教智光家商賢內助的鼓勵與支持,他即將成為二位子女的爸爸;老二任職中華經濟研究院,在政大攻讀博士,老三研究所畢業在日盛證券公司工作,老四今年台大物理治療系畢業,本月中旬將赴署立台北醫院工作。
敬愛的父親,今天在您的忌日,跪在您的靈前,報告兒子奮鬥的一點成就來告慰您,真感謝祖宗有德,保佑我們一家人。但令我終身遺憾的,還是父親您病逝時,我無法返金送終,這是我一輩子的痛。父親逝世我即學成,然父親已無法享受我的成就與供養,使我深感「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去(九二)年八月七日佛光山金蓮淨苑舉辦中元超薦法會,我們除供楊家列袓列宗祭拜外,我特別把我的功德迥向給父親,並以父親供養僧眾,以表達我感念、感恩父親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