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俗語話》猛虎與猴群
無論是「猛虎 對得猴拳」或「猛虎 對得猴群」,先民的旨意都是在警告我們,為人處世的原則「強者不可為」、「強權不可恃」、「強勢不可使」,即使兇猛殘悍如虎者,也經不起「猴拳」刁頑靈巧的痛擊,更經不起團結一心的「猴群」圍攻,你再得意,再得勢,也強不到一世,終必嚐到失敗的苦果。
民國九十三年歲值甲申,輪到靈猴坐壇當家作主,這群在幾億萬年前與人類堪稱「同胞」,且擅「七十二變」的「猴齊天」,許多人喜歡到作為親密的寵物,也有許多人討厭到驅之惟恐不及的小東西,在動物界一向不是慣於與獸爭雄鬥勝的一族,竟然敢以「有點弱又不太弱」的「偏弱」族群,去面對一向稱王稱霸的「猛虎」,其膽夠大,其勢夠強,其情夠烈,其心夠壯,其志可嘉,其勇可欽,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自愧不如,敬佩有加。猴子們自知力不及人,單打獨鬥,無異以卵擊石,自取滅亡,但面臨安全受威脅,生命遭危害,生活失保障,行動陷困境,無退路又無變步之際,求生求勝之道,就是化徬徨為醒悟,化悲憤為力量,萬眾一心,出奇制勝,打敗敵人,所以「猴拳」與「猴群」都是「猛虎」的剋星。至此,先人的苦心與美意,我們能不心領意受嗎?
人類給動物的命名許多都非常簡單明確,且傳神地顯現牠們的本質與特性,像雄獅、捷豹、駿馬、飛鹿、大象、狡狐、狡兔、忠狗以及本文的主角猛虎與靈猴等等。就體型、氣勢、力道,猴子對老虎簡直是不成比例,所以要等「山中無老虎」的時候,猴子才能乘機竊位「稱霸王」,說起來真是可憐兮兮,但是有朝一日,猛虎兇威發作,殺氣騰騰,一幅「強人道理正」,予取予求,任憑宰割,撕裂摧殘,無所不至,嚴重威脅到猴子的生命安全與生存「權益」的時候,在後退一步即無死所的關頭,一向凝聚力強,團結力足,向心力大而堅的靈猴們動員起來以「猴拳」與「猴群」來對抗「強權」的「猛虎」,縱然需要慘重的犧牲,也要爭取到最後的勝利,因此,「人贅情理直」也不是沒有道理。
三國諸將中,張飛稱猛,個性剛烈,脾氣火爆,聲如洪鐘,力大無窮,曾在長坡一吼退曹兵,可惜過早斷橋現出「色厲內荏」,義釋嚴顏又顯得粗中帶細,是典型的「猛虎」人物。據說有人存心挑戰他的力道,與他賭誰先打死螞蟻,惹得他火冒三丈,以我千鈞之力,殺蟻何難,適有厄運蟻過,猛張飛果然舉拳重擊,萬想不到「蟻不該絕」,絲毫無傷,再擊仍然無效,真把鋼鬚要氣斷,只見與他相賭的人以食指輕輕一揉,指到蟻亡,動作瀟灑,不費吹灰之力,猛張飛蠻力何用。
鼠象相比,何止千倍之差,偏偏鼠輩不自量力,要與大象比武,大象一聽,真「笑破人的腳頭塢」,如此異想天開,自討苦吃,既然膽敢自不量力公然挑戰,就怪不得乎你「食一頓粗飽粗飽」的,不然你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於是象鼻一挺、一掃、一頓,鼠輩左右閃避,前後亂闖,大象徒有蠻力,終是無功,正筋疲力倦之際,鼠輩已爬上象鼻,倒掛金鉤,一咕魯從鼻孔攢進腹內,同樣不費吹灰之力,大象的五臟六腑,就成了鼠輩的佳餚美食,壯碩如大象者,只好哀聲求饒。當然,這只是童話寓言,但適足以給許多自以為是強者「猛虎」當頭棒喝,逆勢操作,不順天應理,必沒有好下場。
航空母艦被譽為「海上長城」,堅甲利兵,火力強大,可直接在海上獨立活動數月而不必靠岸補給,這種「天霸王」型的龐大巨物仍要巡防,驅逐艦隊隨行護航配合,才能發揮最高、最強的戰鬥效益,在戰鬥進行中,如果不走運真的遇上不怕死的轟炸機直轟或直衝,雖不一定會產生毀滅性損傷,必定也會逼得手忙腳亂,萬一來一群活蹦亂跳的魚雷快艇,那就更頭大了,這「笨車車」的龐物巨體,連閃避都成問題。這種夠諷刺的糗事,當然出現的機率很小,只是再大,再強,也有力不從心之時。
在位者,掌權者,得勢者,千萬不要以為資源在我的手,就可以弄權揚威,肆無忌憚,置生民於水火之中,切切以「猛虎為鑑,天理不可干,人心不可失,眾怒不可犯,「橫柴」不能「櫸入灶」,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只會壞事,徒增罵名。還是凡事依法令、順民意,尊重專業,衡酌利害,以一己之私,任意停止國家重要建設,硬逞硬拗,強詞奪理,到頭來是產業撤離,資金外移,經濟衰退,失業惡化,既不治也不安,惡質、惡績!
先民所遺俗語話的可貴在於淺明易懂,寓意深遠,往往能起暮鼓晨鐘,醍醐灌頂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