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觀福建薌劇團演戲
慶祝浯島城隍遷治三百二十四週年,舉行一連串的慶祝儀式,包括城隍繞境巡安、祭拜等,另有一連六天的扮神演戲酬神活動(五月二十六日到五月三十一日),請來福建漳州筍仔薌劇團來到金門演出,可說是一場重要的民俗活動,也是觀摩漳州戲劇的好機會,我是一個戲迷,特別喜歡看野台戲。現場的演出,與電視轉錄畢竟不同,臨場時演員與觀眾有互動、看到的舉手投足,都是不可重複的展演,有其不可取代的趣味。
時間一到,大家擠滿了戲台前的場地,個個翹首盼望,都迫不及待了。簾幕拉起,演員登場,一時鑼鼓喧天、笙笛齊鳴,好戲開始了。在「琥珀緣」中,落難的皇子,是由當家小生飾演,母親逝世,身無分文,於是投奔指腹為婚的親家,怎知準丈母娘嫌貧愛富,知道他一貧如洗,便露出嫌棄的表情,說不上幾句,就令家丁趕出門去,外加一頓棍棒。飾演準丈母娘的老旦,聽到窮小子想聯姻時,她惱得歪嘴巴、鼓動臉頰,表情讓人既生氣,又覺得小人嘴臉的滑稽可笑。演得既生動又有趣,博得觀眾喝采。
這個薌劇團的表演方式較為傳統,舞台場景的轉換是象徵性而非寫實性的,所以我們對場景的理解,要以唱詞或念白內容,或者演員動作,才能得知。所以小旦素蘭出場,高唱山歌,便知其在山水之中,救了皇子領進小屋,演出開門、跨門檻、轉身關門的動作,這些動作,就把我們的視野從戶外帶進了室內,這種表現的成功,是要觀眾的想像來參與的,如此一來,二桌一椅,也可以是金鑾殿,指天說地,便能作大千世界了。
劇情的動人處,往往是在隨著情境變化,而產生的悲喜轉折,皇子與素蘭在患難中見真情,結成婚配,後來因為拿隨身琥珀典當換酒,被認出身分,而被接去。素蘭與阿弟為他高興之餘,仍小心翼翼地送療傷用藥給皇子,不料,卻被人指責身分懸殊,已配不上,這又產生劇烈的悲傷。一陣抒情的唱段,細述遭遇不幸,與自己的無可奈何,表情細膩,真欲賺人熱淚。到要離開時,皇子剛好擺脫了重重監視,來此尋找,兩人相見,又是大喜過望,互訴真情。這樣的心情變化,悲歡互見,引導著觀賞者,使我們也隨之悲喜交加,還要品味在三,回味無窮。
在「包公斬龐雄」裏,龐雄與老丈人的對手戲,也是讓人難忘的。先是老丈人指責龐雄富貴騰達了,卻忘了恩人及妻子,龐雄以為老丈人想來投靠他,覺得非常厭惡,翻臉不認,要撇清關係,與之對罵。繼而老丈人告知他的妻子因為旅途勞累,而在途中產子時,難產死亡,龐雄這才悲傷流淚,懷抱孩子,深自懺悔,此時,連老丈人都認為龐雄尚有良心。然而當龐雄想到自己早已上報朝廷,聲稱未曾娶妻,才將成為駙馬爺,如今收養孩子,謊言必被揭穿,是欺君殺頭之罪,為免刑戮,龐雄下跪苦求老丈人代為撫養孩子,被拒絕後,為求自身安樂,終究忍心犯下殺子罪行,老丈人大驚大怒,為免被殺之滅口,趕緊逃離府第,而龐雄此時心情尚未平復,顧不得許多,才讓老丈人順利離去。這樣的情節,表現龐雄的性格,以及在過程中的變化,可算是合理的,雖然他是自私自利之人,忽聞妻兒遭難,難免哀憐,繼而又利欲薰心,才犯下滔天大罪。而其後包公夜扮閻羅審龐雄,甚至已死妻子魂魄現身指責,龐雄雖然懼怕,但是畏罪仍抵死不認,待到包公騙他,說誠實認罪仍有五十年陽間富貴,他才肯認,其不擇手段想榮華富貴的性格,刻畫可謂深刻。至於結局,表現了民間篤信「善惡到頭終有報」的信念,惡人遭懲處,善人沉冤得雪、或是和樂團圓,因此,過程雖然曲折,終究以喜劇收場。
為了有好的觀看位置,我和媽媽在這些天都提前一小時到現場,總見到早已有人在等待了,三五成群,談的淨是各自看戲的心得,有的說到「兄弟親仇」中守節婦人長段唱腔,從感嘆低吟、感傷自身遭遇,到聽聞丈夫未死,情緒激動,以致節奏加快,聲帶興奮喜悅之情。也有人注意到那精彩傳神的演技,悠悠而起,撫桌顧盼,徘徊在窄屋陋室裏,正是心情平和、且帶些落寞的表現,繼而得知不久丈夫歸來,舞袖迴身、來回奔走,此又是欣喜雀躍,發於衷而形於外。每個人都熱中於各種細節的討論,可見其深受喜愛,引人入勝了。金門地區廟宇眾多,信仰也誠摯,在神明節慶時,會邀請劇團演戲謝神明,所以戲迷們有較多的機會欣賞好戲,這次中國福建漳州筍仔薌劇團的演出,唱作俱佳,獲得到場看戲的觀眾熱烈的掌聲迴響,又是一連六天,真是難得的美好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