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咱的俗語話》俗語中關於家庭教育的看法

發布日期:
作者: 陳鴻文。
點閱率:2,935
字型大小:

俗語是民間經驗的累積,一句有趣且切合庶民生活的話語,經創造出來,口耳相傳,或有修改潤飾,或者代代流傳,都是民間的智慧結晶,往往告訴我們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對於教育,也可蒐集到一些看法:

有人以為人受天生的條件限制,所以父母不怎麼樣,孩子也好不到哪裡去,「教會變,狗會夯葵扇。」如果教育能使之改變,那麼狗也會拿扇子了。意謂再怎麼教,本性難移,道出了教育的限制。然而,也有較樂觀的,父母才智平庸,子女卻成龍成鳳的大有人在,「歹竹出好筍」這話,就是說父母不怎麼樣,子女卻成材,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必定比不上自己,好好教育才是更重要的。

成就一個人,給他生命只是一種本能,雖說重要,但比不上教養他更為重要,也更為困難。少數人以為生了孩子,就很有功勞,盡了父母責任了,於是有「生子不是師父,餵子才是師父。」這話,提醒父母,養育孩子才是一大學問,還有「生的放一邊,養的功勞恰大天。」認為養父養母的功勞,大過生父生母。

小孩成長有一定程序,有養育的經驗,民間也就歸納出孩子的生命歷程了:「七坐,八爬,九發牙。」通常是七個月會坐,八個月能爬,九個月就長牙齒了。證之實情,還真有道理,媽媽可以從這俗語,看看孩子是不是長得健健康康的。另有「會行晬一,昧行晬七。」是說小孩開始學走路,會的話一週歲時就會了;較不會走的,一直要到一歲七個月才會走。孩子發育有快有慢,這俗語還指出了可能的彈性時間,所以孩子長得稍慢,不要太擔心,也許是「大器晚成」哩!至於這句「三歲乖,四歲礙,五歲掠去 。」是說小孩子三歲的時候很乖,四歲的時候常鬧彆扭;五歲的時候,怎麼講他都不聽,乾脆殺了算了!相信養過孩子的都會有這種感覺,小時候很可愛,大了有時挺氣人的,只是說要殺了是氣話,怎麼捨得呢?還是再耐心開導吧!

子孫的賢孝,是很重要的,所以說:「好田地,不如好子弟。」一個家庭的興旺,實在可說寄託於此。至於教育的原則,在俗話中,也有一些經驗之談,都是很有道理的,試整理如下:

一、惡從小處改:許多惡習是從輕微到嚴重的,所以看到孩子有偏差的行為,不要以為還小,或是認為沒什麼,就放縱他,因為這會使他變本加厲的,「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說的真好,小時候會偷瓠瓜,長大了就會偷牽別人的牛。所以惡習千萬不可姑息,正是「細孔不補,大孔喚艱苦。」孩子犯小過錯時如果不教他,到了鑄成大錯時就要叫苦連天了。

二、以身作則:俗語以小動物作比喻,十分貼切:「大狗爬牆,小狗看樣。」小孩會學父母的作為,有樣學樣,所以為人父母要以身作則。「序大沒好樣,序小討和尚。」做長輩的有壞榜樣,做晚輩的會做得更壞。而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孝順,但是自己也要孝順父母才行,因為「草索牽俺公,草索牽俺爸。」你現在如何對待父母,你的兒女將來就怎麼對待你,沒有好示範,孩子總沒好作為。

三、要教有用的教材:「教子泅,不通教子爬樹。」這是說:要教孩子游泳,不要教孩子爬樹。意思是要教孩子比較有用的技巧。現代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要求先教導關於生活的能力、職業的技能,以及參與社會的智識,也是相同的道理。

至於教育的方法,即使是教育學發達的現代,也難說有固定的模式,權衡之間,可說既是科學也是藝術,只是終究歸本於對孩子的慈愛之心。在俗話中,對這個問題,也呈現出不同的主張:

有主張嚴教的:「葉子沒挽不成欉,囝子沒摃不成人。」葉子如果沒有摘掉一些的話,就不能長成茂密的叢林;小孩子沒有打不成器。因為過寵會產生流弊的,「寵豬夯灶,寵子不孝。」還有「寵錢會富,寵子賣厝。」對豬太寵了,牠會跑到廚房來扛灶;太溺愛孩子,會使之不孝。節儉會富有,過度寵愛兒女,最後很可能要賣掉房產來收拾後果。

也有看到過於嚴厲產生反效果的:「嚴官府出厚賊,嚴父母出阿里不達。」怎麼會這樣子呢?因為「輒罵昧聽,輒打昧疼。」常常責罵,孩子是不會聽的;常常打,習慣了也不會覺得疼痛。原來孩子被打罵得麻痺了,完全不怕,反而助長了反抗心理,結果更加不成材。

所以教育總是兩難,正是「捏驚死,放驚飛。」就像握在手中的鳥,太緊了會死掉,放了又肆無忌憚地飛走了。對待小孩,如果太嚴格了怕他受不了;但若是太放鬆了,又怕他不當一回事。還是要「扑返扑,疼返疼」對孩子要正當管教,不能太放縱,該疼愛時也要能表現親情才好。

教育的困難,常讓為人父母者感嘆,「甘願擔領一斗米,不願擔領一個囝仔僻。」因為小孩太會找麻煩了,寧可負責出一斗米,也不願意負責帶小孩。特別是「學好三年,學歹三對時。」學好要很久,學壞卻很快。因為壞事總牽扯到人欲,一經引誘,往往陷入其中,例如賭博,引起人貪欲,許多人一學沉迷,而傾家當產,也無法自拔。教好的偏偏不學,反而往壞的地方去。恰應了:「人牽不行,鬼牽溜溜走。」然而,讓孩子誤入了歧途,或是到老才肯學:「食老,才想欲學歕吹。」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是害了孩子,「養子不教父之過」,還是本著愛心與耐心,好好教育子女,才是對下一代真正有益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