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說故事》昔日中央公路黃沙遮天蔽日
今天,金門島上放眼到處是「一片濃得化不開的綠」,不僅營造優質生態環境,更贏得「海上公園」的美譽,成為重要的觀光資源。
但是,有誰知道五十年前的金門,到處是光禿禿的荒山、或黃沙遮天蔽日的不毛之地。肇因於當時沒有電和瓦斯,居民完全靠燃燒雜草或樹枝煮飯,家家戶戶上山找燃料,野草亦遭連根耙起,以致水土流失、風沙為害,諸多村落外安置風獅爺,藉以定風沙。
民國初年,為防風沙為害,地方上開始造林植樹,但規模太小;民國廿六年日軍佔據金門,在島上廣植鴉片,為保護鴉片田免受風害,開始種植木麻黃,但是,三十八年數十萬國軍自大陸撤退進駐金門,為構築工事及炊事,與百姓爭相砍伐樹木,金門又再次遍野童山濯濯,風沙蔽日。
圖為昔日金城與瓊林間的中央公路││今伯玉路,兩旁不見草木,黃沙滾滾,騾馬往來其間,是當時金門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今行道樹已更新種植小葉欖仁,且樹下遍植各色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