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情懷之四——緬懷鄉賢薛崇武先生
本月十日上午,我從電腦上網到咱們「珠山社區」網站,本想觀賞有關珠山及薛氏宗親之活動概況,詎料,頭條標題赫然出現「珠山小學創辦人薛崇武先生因病別離人世」!是前一天張貼的,內容簡述崇武先生於八月八日晚,病逝於台北板橋亞東醫院,享年八十九歲。霎時令人驚愕、措手不及,不由得擲筆三嘆,豈不是「哲人其萎」、「天不假年」、「草木同悲」!
三天前,我方才利用周末假日獨自回到珠山老家去轉了一圈,順便繞到龜山頂正在建造施工中的「薛崇武住宅」參觀一遍。房子是二樓半的型式,主體構造的樓板和樑柱使用預拌混凝土灌漿,牆壁則採用紅磚砌成,內外業已完成百分之八十以上,大約再有一個月時間就能全部完成了。這棟房子長約十五公尺、寬約十公尺,正面是左右對稱的「雙手房」型式,氣象宏偉,居高臨下,恰可俯瞰珠山全村景觀,並且遠及村外的珠山靶場和周邊的防風林。萬萬想不到設計理想的房屋即將落成之際,為屋主提供一個愉快、美好的晚年生活環境,豈知主人竟然撒手人寰、與世長辭,怎不叫人為之心酸神傷矣!
自從去年底回鄉聽說崇武兄要在自己的故鄉珠山建造一棟新房子,作為離台返鄉定居之所,村人們都興高采烈的等待他老先生能在晚年回來自己的土地定居,和大家一齊生活,共話桑麻。我也深深感受到這一股歡愉的氣氛,所以,三不五時便回到老家和兄弟叔侄泡茶兼開講,順道也看看這棟新房子的施工進度,眼看著一樓的樓板完成灌漿,然後是二樓、三樓的樓板和牆壁陸續完成,也曾走進屋內探看其內部的格局,的確非常先進又現代化。而且,鄉人還說崇武兄預訂在今年中秋節前完工「入厝」,同時也要為自己做九十大壽的生日,到時候,華廈落成兼九秩華誕,可是雙喜臨門喔!那不僅是他個人的喜事,也是全村子的喜事耶!我的內心和大家一樣雀喜不已,巴不得九月二十八日中秋節那一天趕快來臨,好讓我們一同沾沾他的喜氣,分享他的喜悅。誰知天有不測風雲,就這麼樣一記晴天霹靂打下來,震得我驚慌失措,感傷無已。
回想起崇武兄一生的道德、學問、貢獻、犧牲、付出,真是一言難盡矣!有載之於「金門縣志」者,有載於「薛氏族譜」者,也有載於「顯影月刊」者,還有更多的事蹟是傳頌於珠山村人的口耳之中。不論住在本村、外村、或台灣、或南洋者,人人讚賞,個個欽佩,五十年來,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都是為了珠山,無不是為了薛氏族人,無人不知他對珠山充滿了濃厚的關懷與熱情。我生也晚,未能躬逢其盛,僅能從縣志、族譜、顯影當中窺知一鱗半爪,聽聞較多者泰半來自於村中的長老,如扶山叔、芳世兄、承立::::。始知他一生的職志在教育,在於對族人智慧的啟迪,蓋因半世紀之前的教育並非由政府出資開辦的,而是由民間私人所興辦,也就是由各村里集資興學。正如他的夫人,王錦羨女士所說的「崇武很愛孩子讀書」。民國以來,珠山先賢人才輩出,此皆因為接受現代教育之故,並轉而重視教育,因此出錢出力,不遺餘力。自十七年發行顯影月刊起,首卷即倡議興建專屬的珠山小學校舍為要務,取代借用祠堂之因陋就簡,以改善教學環境及提昇教育水準。可惜,建校事情一波三折,前賢們的理想一直欠缺臨門一腳,海內、外宗親同心一志,誓言建造一所嶄新的校舍,一償宿願。無奈,好事多磨,遷延日久,整整經過了二十個年頭,終於由崇武兄的哥哥薛承爵及里人薛芳城,僅僅在菲律賓一國向珠山鄉親勸募,而捨棄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宗親。集資二期的工程款總計美金二萬多元,然後匯到金門由崇武兄保管建校基金,並規劃、設計建校藍圖,旋於三十七年十月初,與廈門雲燦營造商王文彩簽訂工程合同,於十月十日國慶日開工動土興建。費時一年,完成大部份,因為,大批軍隊從大陸轉進到金門,工人無法繼續施工,只好作罷。新校舍落成,為全島之最,巍峨壯觀,氣派非凡,二十年來村人日夜魂縈夢牽的理想終於實現,全村為之歡聲雷動,珠山人揚眉吐氣,引以為傲。這是前輩先賢眾志成城,而終能克竟全功者即是繼起有人,由當時珠山小學董事長薛崇武集其大成,斯時,他的年齡不過三十四、五歲而已。不過,好景不長,珠山小學新校舍啟用不到一年,即被軍隊佔用而遷至「頂三落」四、五年,再遷到官裡村,最後落腳到歐厝村。
顯影月刊為當前金門碩果僅存的一部七十年前的期刊,顯影得以保存,實為珠山之幸,也是金門之幸,此言絕非過甚之詞。顯影月刊是珠山小學校友會所創辦,創刊於十七年九月,每月一期。民國三十七年以前,金門本為僑鄉,僑匯充裕,各村里無不大力興學,並傳播教育之重要性,傳播之媒介即是刊物之發行。因此,各村各校均有期刊印行一、二十年,極一時之盛也,例如:湖峰學生、鼓崗學生、塔峰月刊、浯江月刊等,但是到三十八年以後,由於部隊進駐金門,實施軍政一元化,所有的刊物均在一夕之間盡行燒燬,珠山也不例外。僥天之倖的是,崇武兄的表兄弟顏西林先生,冒著自己身家性命的危險,保管一套絕版的顯影月刊達三十多年,直到八十五年春天才交由我轉寄還給崇武兄,我和薛少樓商議加以影印後寄還台北的崇武兄,經薛氏宗親會理事會通過後,影印三十部,除贈送顏先生一部聊表感謝代為保管之情外,分送圖書館及相關寫作金門鄉土文學者,一則妥為保存,一則廣為流傳。從顯影月刊首卷就能看見崇武兄自小就嶄露頭角,當時小學由秋一級讀起,到秋五級畢業,他為秋五級學生,由老師領隊帶畢業生乘船到廈門旅遊五天。回校後有好幾位學生寫了旅遊日記刊登在顯影上,崇武兄也是其中之一,刊登二篇遊記,其中,有一篇描述他充當同學們小老師的種種感受呢!珠小畢業後,他曾進入廈門就讀集美中學,二十歲左右讀廈門廣濟大學預科,再讀廣西大學農科,只讀一年遇上中日抗戰爆發而停學。戰後返回金門擔任珠小校友會幹事,顯影月刊發行人,私立金中中學於三十六年復校,受聘為事務主任,珠山小學董事長任內興建新校舍,三十九年出任金門縣金山區區長。四十七年八二三炮戰,接受政府疏遷到台灣,滯台期間,澎湖薛氏宗親還特地組團跨海到台灣去慰問金門宗親,顯見血濃於水的氏族之情,並合影留下歷史性的照片。
崇武兄另一職志在金門薛氏族譜之編修,自六十五年與薛前瑜、薛永嘉合作增補族譜,八十年乃獨力編印,向菲律賓鄉僑勸募新台幣十四萬多元,印行四百冊,印刷費共計三十四萬餘元,不敷二十萬元。並且,計畫到九十年時要再來重新編印薛氏族譜,其雄心壯志,怎不叫人敬佩,誠不知老之將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