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說故事》砲彈打造菜刀成為金門特產!
自民國四十七年爆發「八二三砲戰」,在四十四天砲戰之中,共軍對金門島狂炸了四十七萬九千餘發砲彈,再加上往後二十年的「單打雙不打」,直至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廿五日中美斷交為止,共軍總計對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的金門島群發射九十七萬餘發砲彈,平均每平方公尺落彈四顆,無論密度或落彈量,都創下世界紀錄。
然而,這些「殺人的武器」飛越海峽,爆炸落地之後散布在鄉間、田野,影響耕作與安全。砲戰間隙,常有卡車到處收購,雖然一公斤僅值一毛錢,但仍有民眾冒著危險撿拾賺取外快;孩童則撿拾向小販兌換麥芽糖或冰棒解饞。
由於砲彈鋼材質佳,打造出來的菜刀,不但鋒利耐用,鑄上「金門」二字,幾乎就是品質保證,且極具紀念價值,因而和高粱酒、貢糖,成為金門享譽中外的特產。
圖為擺在鋼刀廠店前的廢砲彈,準備打造各式菜刀,供叩訪戰地金門的觀光客採購,為金門曾是戰地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