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風情──馬祖芹壁民宿
還沒有到馬祖,就常讀到有關馬祖民宿芹壁的風情,有的是電視上讀到,有的是從飛機上的遠航刊物或是立榮航空的雜誌報導,因此,對於馬祖芹壁早已心儀。
今年(93)七月,我們為了一探馬祖的民宿,以做為將來金門經營民宿的參考,組團揭開芹壁民宿的神秘面紗,那天來到芹壁,馬祖特有的閩東建築,很快的映入眼簾,建在丘陵地的石屋,蜿蜒而上,我們一行人排成一字形,繞著斜坡拾階而上,屋與屋之間路極狹窄,車子在這兒就成了無用武之地,因為都是斜坡且中間隨時有階梯,只有努力爬著石梯。
我們到達芹壁,適逢天氣轉變,只見望向海邊,墨色渲染一天,我拿起相機連續拍了好幾張,只想把那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特殊景緻拍下,果然,我們才依序安排好彼此就寢的房間,導遊原安排我們在芹壁石屋做深度之遊,那知剎那間,雷電交加,天隔閃電的亮光,以及轟隆的雷聲,讓我們初時有些受驚,但又很想把這電光火石一般的特殊景象拍下,大家都拿著相機猛拍;間或雨勢稍歇,我們從山腰的屋宇向海邊望去,發現退潮的沙灘,有一群人拿槍在沙灘時而操槍時而跳舞,聽當地的民眾說起,才知道是有電影公司來此拍電影哩!片名彷彿是:「俏姑娘與戰地英雄」,只見他們認真的彩排,有些當地民眾擔任臨時演員,大家都極入戲,即使沙灘上的海浪不時的打在身上,他們也都不在乎,好像那就是他們的真實人生,我們在石屋的階梯上,欣賞他們精彩的演出,山海也在為他們喝采!
我記得第二天早上,我們在南竿山隴時,讀到當地的馬祖日報,有一篇讀者投書,是這部電影的導演寫的,他們對於馬祖的石屋有一種特別的喜愛,尤其當地民眾對他們的熱情更是讓他們感動萬分,我因為喜歡讀金門日報,因此也很用心的讀著馬祖日報,更為導演的勇於把情感表達而鼓掌!
斜風夾雜著細雨,阻擋不了我們對芹壁石屋的熱情,同仁有的繞著石階,依山而上去尋找比金門還高的壁山,我則帶著同行的么兒,在石屋間穿梭,拍著那堅硬的石屋風情,是巷弄間的山風或是屋宇間的特殊造型,都是我想要捕捉的鏡頭,還有貼著石牆上的反共標語,是和金門有些不同,於是我走在芹壁的聚落間,不停的按著快門,當年金馬反共前哨的見證,就是這些遺跡,我要把歷史的痕跡留下來。
馬祖的石屋,和金門的閩南燕尾馬背,是自有不同的風情,他們的屋宇,有許多石頭壓著,我一直想風大時不會吹走嗎?當地的解說人員,說這種是屬於閩東風格,屋瓦是屬於陰陽瓦,是可以隨時打開來抽換破掉的瓦片,所以,他們又叫這種為陰陽瓦,也可以說是一棟會呼吸的屋,記得我們在牛角村有一位金蓮小姐說:「馬祖的房子可以說是紅瓦石牆福州杉」,所以屋頂是紅的瓦片,四周都是堅硬的花岡石,而進了屋裡,全是馨香的福州杉,空間也很寬敞,唯一讓人覺得略要改進的是隔音效果較不理想,我們同仁笑說:「晚上要三樓的睡了,二樓才可以睡,二樓睡了,一樓才可以睡。」我那晚睡一樓,果然是等眾人都睡了,才得以入眠。
我們到達的那天,適逢雷電交加,結果電廠因而停電,向民宿的主人反映,卻發現他們既沒有備緊急照明,也沒有臨時用的手電筒,更沒有蠟燭,據服務人員說因為屋宇有許多木造,為防火災沒有備蠟燭,對我們卻因停電造成極大的不便,因為出了門,屋與屋之間都是階梯,居住環境又很陌生,摸黑行進實在有困難,因為金門這幾十年生活上已經非常的現代化,戰地政務時期的「燈火管制」及「宵禁」都已取消,所以對於芹壁民宿的處理方式,我們會建議應有所改善,同時也作為我們將來如要經營民宿一個很好的借鏡。
芹壁面向海邊有一個小島,據導遊小姐說,仔細看可以發現島上有三隻烏龜的造型,其中有一隻,如果你繞著不同的角度,還可以看得像隻獅子,我們聽了都很有興趣的繞著芹壁,走進不同的巷弄,想要一睹獅子的風采,大家更手持相機拍了不少風光旖旎的好照片。
我對於植物有興趣,所以,走在石階上,我總是把目光放在丘陵上,那兀自快樂成長的野花野草,時而還有蝴蝶、蜜蜂及不知名的昆蟲翻飛其間,馬祖因為與山爭地,所以可以種植的地方和面積有限,只看見有些攀爬的瓜類,要不就是生命力強的野菜,像皇宮菜或地瓜葉,瓜我有看見葫蘆造型的匏,長得不錯,讓我想明年在自己的家也來種種看!
芹壁的石屋,風味很特別,充滿閩東的風情,值得喜歡自然的朋友來一趟體驗之旅,而海島的天然和純淨,生活的滋味自有一番獨特,相信那是一種與大自然融和的生活,歡迎大家為自己安排一場與海島的約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