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夏日戀曲》清涼一夏

發布日期:
作者: 震撼。
點閱率:711
字型大小:

之七 割草飼牛

兒時家中以務農維生,守著祖宗遺留下來的幾畝薄田,靠著這薄田養家活口,應付裡裡外外的大大小小的人情世事,還要供給家中小孩子入學堂讀冊。一年到頭就在這幾分田地裡翻轉,希望農作能有個好收成,賣個好價錢,以便來應付生活所需,讓日子更快活,讓家人更幸福。

每當農作收成後,就必須犁田翻土以使土壤得到休息,並潑灑豬肥水、雞屎肥使土壤吸收養分後,將田犁成一畦一畦,好讓種下去的農作物能得到好的收成。這些工作之前必先要把田地重新犁過,而所賴的犁田工具就是牛、馬等牲畜了。一般農家養馬飼牛並不多見,只有大農作的人才買得起飼養得起,所以要犁田時都必須向田頭田尾飼有耕牛的厝邊借,通常借來的牛就要在一天之內交還給主人,因此一大早父親就上山犁田,趕緊把要犁的田犁好。父親就會隨機教育告訴我們犁田的技巧,常說犁田要是「牛頭毋扭扭牛尾」就會輕重不分,做事不得要領,因此拉牛耕田要有技巧,你不拉牠的頭卻要拉牠的尾巴,反而出了更多的力氣,而做事最重要的是要掌握要訣,只要你一開始掌握到方法,那你做起事情來就會事半功倍的。又說:「做牛著拖,做人著磨。」做牛拉車拖犁,雖然勞苦,乃其本分。做人受到挫折磨難,不氣餒才能成長,這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因此能忍受折磨,奮發向上,就會成功。

並吩咐我們兄弟去割些草以便來飼牛,兄弟倆就跑到「黑土頂」專割田埂上青翠的蘆葦的葉子帶回給已綁在樹下休息的牛吃,看到牛將舌頭一伸就把草捲進嘴巴裡咀嚼起來,我們兄弟也覺得有成就感。下午將田犁好後父親就會請母親煮些飼料將牛餵飽,又叫我們兄弟割一大把草料。父親一手牽著牛,一手扶著扛在肩上的草料,一面吆喝著把牛送還給主人,並再三道謝!有時候就用錢請有耕牛的農夫來幫忙犁田,但總覺得並不如自己的理想。所以就興起買一頭小牛,小牛價格便宜許多,在經濟上也負擔得起,飼養一二年後就可以加以訓練成耕牛。

從此我也就成為「放牛的孩子」。星期假日就要早起將牛牽出去鐐,找一片草地、水塘邊、溪邊、墓仔埔、或收成後的稻田(早年農試所在黑土頂試種水稻),有時牛繩鬆脫了就必須漫天遍野的找,通常我們都會先到鄰近有鐐牛的地方找,往往就在那個地方找到自家的牛,這也許是牛喜歡成群結隊的習性吧!最怕牛踐踏別人的菜園,吃蕃薯藤、花生藤那可是代誌大條了,往往牛會被扣住,再按照損失多寡賠錢或道歉,當然回家免不了被狠狠挨罵一頓。

平常放學後必須趕往山上割一袋青草,割滿一麻袋後,若時間還早就將牛再徙到臨近草地吃草,我就會在附近走走瞧瞧,抓蚱蜢、蟋蟀,到小水塘抓蝌蚪、撈小魚兒;有時拿出書來看它一回,當夕陽放出萬縷金輝時,就可將早上已被父親牽出去鐐的牛牽回牛碉間。牛是早期地區耕作最大的動力,除了犁田整地外,還需拖車運重物,在農民心目中照顧牛的程度絕不輸於家人。

「割草飼牛」是地區大部分小孩子在童年所經過的一段值得懷念的經驗。夏日白晝時間長幫忙家中「割草飼牛」是份內的差事。能和大自然生活在一起,陶醉在大白然中,無形中養成對大自然的愛好,而培養出開闊的胸襟,這絕非目前教育所能培養出來的。

隨著工商業的發達,以及地區駐軍逐漸減少和人口日漸老化與外移,農業已在式微,大部分的田地已雜草叢生荒蕪一片,即使大面積經營的小麥、高粱田也被機械化的機器所取代,耕牛也很難發現,偶爾在樹蔭下看到的黃牛也是一副老神在在;頤養天年的模樣,當然也有牛販的牛,但牠們的命運將更為悲慘!

夏日暑假時「割草飼牛」享受與大自然在一起的情景恐怕也將不復見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