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憶往》七月流火
農曆七月充滿了怪力亂神,即使我們這些知識份子仍不可免俗隨家人按規矩普渡好兄弟,祈他們在陰陽路上有幾餐好吃的,從七月初到中元普渡,也有祭拜無主孤魂的「萬善堂」普渡,或是公墓花園靈骨塔普渡,或是路祭的不一而足。
軍旅生涯中也曾聽過許多怪力亂神的傳聞,而且言之鑿鑿,例如在青岐的部隊裡,碉堡內鬧鬼的事,有一夜連上的張簡兄下哨後已是凌晨兩三點,他倒頭就睡,卻有什麼東西來拉他的腳,他以為有人惡作劇,在睡夢中喊著「別吵!」一直被折磨到天亮。
第二日他又站凌晨的衛兵,回寢室時又歷史重演,他嚇得魂不守舍,清晨時趕緊報告值星班長,這事一下子就在連上傳開了,中士吳班長說他會金剛咒,就到張簡床舖那兒做法念咒,又貼了一張金剛護法神像,第三日以後就沒再聽到張簡說東道西了,大家說他八字輕要小心,張簡曾在港都闖蕩過,入伍升一兵以後又犯上酒癮,終有一日藉酒發瘋,與長官迎面對衝頂撞,最後被送到大金的明德班伺候感化,再也沒有他的消息,是否喝酒的人常會在恍惚之中?
我偶而會想起張簡和我說起的一些故事,和他一起站衛兵時的辯論,他如果辯不過人,常常會亮出這樣一句話:「啊你讀的書較多啦!」真令我汗顏,狡辯無益,贏了又如何,不知他如今安好否?
我們在石鼓山的連上後山有一座墓碑,說是墳又不像,因為面積不大,早晚清掃環境已經見怪不怪,傍晚時學長總會點一炷香向那墳祭拜,大家一直相安無事。人若心術端正純樸,即使居住在墓邊也不覺可怖了!因為它是那麼親近,只要把它當朋友就好。
我的一位小學同學當上連長以後,在一次師對抗演習中,夜晚就睡在公墓,他說:「人一旦累了,只要有一個睡覺的地方就好,頂多向那些好兄弟拜拜碼頭,說打擾他們了。」我們連長卻不敢走夜路,有一回站夜哨時,看到傳令兵還沒就寢,他說他去營部接連長回來,連長去營部開會,回連上時不敢獨自一人過高粱田,那是一條捷徑,他就是要人做陪,連長在十點時打電話叫傳令兵接他回來。
「那他晚上出發時自己去嗎?」我好奇地問。傳令兵學長說:「也是我帶他去的!」學長說這話時,語氣竟帶些自豪。他又說:「我們走過高粱田,他還一直拉著我的手不放。」學長說這話時,並沒有減少我對連長的尊敬,但是想到他膽怯的那種樣子,竟有一股興奮感,想到他在訓話時的威權,和他過高粱田的夜路時的顫抖,簡直判若兩人,想到自己出身農家,夜間的田埂也大步邁向前去,即使農曆七月也是家常便飯,只有民國六十年代某個時期傳聞匪諜猖獗的年代,晚上去雜貨店購物,即使有一段夜路有一盞微弱的路登,仍然揮不去我內心的恐懼感,用大腳步跑過暗路又大聲叫喊,回到家才心安。
這幾年有深刻的體會,「鬼」是在人的心中衍生出來,今年農曆七月的某個夜晚,竟然夢見一團無特定形狀的鬼來纏身,揮之不去,醒來以後問了家人,答說我工作太累,壓力太大使然,後來有空我就去游泳或到山上林間健行,都可以達到紓壓的目的。
在小金的青岐部隊將近一年,陸續到師部支援,後來我改建制到師部去,和師部的學長及弟兄已逐漸熟悉,正是七月中元,傍晚時打字班的李班長自山下回來,手上提著金香和一些糖餅,叫衛兵去參四搬桌子出來外頭,又喊出裡面的文書們來拜拜,我們就仿照民間習俗跟著拜,即是普渡。
李班長說:「近來連上事情比較多,大家來拜拜求平安!」有些長官從坑道出來,也沒說什麼,到天黑時燒完金紙,一切還原回歸正常,糖果餅乾大家分吃掉了。
後來我才想到,李班長那陣子與一位軍官在競爭追同一位女孩子,他輸了,內心比較鬱結,如果拜拜也可以紓壓,那也未嘗不可。
我在金門時從來沒見過什鬼怪,倒是身邊的朋友遇到或是一堆道聽塗說的傳聞,佛教的師父一直宣導農曆七月為「教孝月」,父母恩重難報,所以有許多法會,而某些媒體卻時常裝神弄鬼,語不驚人死不休!其實每個月都有怪事,災難也不會集中在七月,重要的是自己心中的一把尺和一種清淨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