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祖屋我終於來探望您

發布日期:
作者: 東瑞。
點閱率:660
字型大小:

祖屋,在我心目中,一直是虛無飄渺的概念。從童年起,父親就很少跟我談起他少年住過的祖屋。甚至也沒有跟我們說過祖父和祖母的故事。父母親從金門下南洋,四十年代生下我,也許父母也沒能設想到,「番仔」有一天也會回老家看看祖屋吧!

人生的境遇真的很神奇。四十年代一家子在日統下往婆羅洲的原始森林逃難,我在聯軍的轟炸聲及日本軍的投降中出世,從此個人生命如一片落葉隨風飄揚,似浮萍漂泊。

五十年代的百廢待興,六十年代的北歸浪潮,從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長達十年的大陸動亂,七十年代在香港人海中的掙扎,八十年代的改革開放,九十年代的徒手創業──攜手虎山行:::一直到上一個世紀的結束,我們在進入生命的驛站中驀然回首,沉思良久,居然,對「家」的定義和概念愈發茫然和模糊了!世界,好似對我們這類華僑子弟開了一次大玩笑!在印尼,我們被留「支那」異族歧視;在中國大陸,我們因有海外關係而不太獲信任;在香港,我們竟然又被當著大陸人受排斥!因為這些因素,在每一地,都懷著一種過客心態。

但要回金門看一看,原來也不容易。多年前,僅是到台灣島旅遊,申請簽證就歷經了一系列極為煩瑣的調查和手續。

金門之行──這我原鄉的探訪,一直到生命走過半世紀之後,才如願以償!

看一看那祖屋,變成了故鄉之行頭等大事。父親生前提及一雙姑表姐妹童少年在此住過;母親不時告訴我祖屋在金門島所屬區域,並告訴我祖屋有一個專門名稱,在金門非常著名。

祖屋,會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歡迎我?

早在動身之前,金門作家陳延宗就熱情安排好一切,他以為我知曉祖屋的歷史,說他亦很願意幫忙我們整理成文,可是我對祖屋完全是一片空白。當我們人未踏上金門土地,在台北逗留時,「金門學」主編楊樹清對我們黃氏家族的祖屋「甲政第」原來已瞭如指掌;到了金門,當金門寫作協會設宴歡迎來自香港的我們時,席間的女作家、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的陳秀竹女士不斷盛讚「甲政第」「建得很漂亮」,更讓我們「歸心似箭」──因為最快也要到午餐之後我們才能到金城莒光路一百五十八巷,探望一直沒見過面的祖屋。這個經驗多麼奇特?有如母親雍容華貴,名聲在外,我們做兒女的卻完全陌生一樣!

下午,在四月天不很熱的陽光斜照中,來到「甲政第」,心一陣悸動。我乍然初見,便知道為什麼她在金門非常著名了!在四周圍都是現代洋樓和屋宇的包圍中,唯有她顯示一種落落大方的歷史氣魄。那翹向藍天的飛簷,那雖殘舊破衰卻仍看得到的紅藍色彩,那撲面而來令人依然感覺的到的歷史氣息,都叫我和內子心顫不已。站在屋前的空地,看到與馬路交接處,堆疊著一些花崗長石。我們抓起相機,拍下這原是三落大厝「甲政第」的全景。

步入大門,細細欣賞著屋內牆上的對聯,每一個房間的設計和佈置,人們都說祖屋甲政第歷史悠久,是近乎百年的建築,屋內看守的人說屋樑上的木雕刻上了年號,肉眼看不到,我腳墊高用照相關拍攝下來,直到回港放大相片,竟然看到木雕大象、人,而「宣統貳年」四個字刻繪在木雕琵琶上。但祖屋是否就建於一九一○年,抑或更早,有待專家去考證了!我想黃氏家族的子孫散居海外,知曉的,或有心追蹤的,已很難找了!

最叫我驚異的是就在舖滿了長石的院子地面上,我發現了石與石之間的泥土上,冒出了點點翠綠晶瑩的嫩草,腳下的鞋慌忙避開,生怕不慎殘踏到它們。在古顏之下竟出現新綠!

又走出大門,將只用木栓栓住的兩扇木門拉拉關關幾次,遙想著建築者不須一支釘的高明,也遙想看一百多年來黃成真祖父在此和我們祖母生活的情景,父親排行最小,人稱「十一叔」,連我們這些「番仔」,也將父親稱為「叔呀」,真是奇怪!那大家族是怎樣四散的?每一個離鄉背景,漂泊海外的子孫,一定是付出了一生的代價,那都是被湮沒了的故事,父親的墓在印尼椰城的納納斯墓園。

站在門外,視線慢慢上移到門眉,在鑴刻在花崗石上的「甲政第」三個大字之上,又一行荷蘭文LUITENANT。甲必丹是荷蘭殖民統治時期相當於村長或區長的官銜,也可說是華僑社會的首領,「LUITENANT」今作「LETNAN」中譯為「雷珍蘭」,那是被委任的管理華僑的具體官銜,可嘆,我們對祖父了解也很少。

又站在外面的空地上,遙想姑表姐們看守祖屋,花了很多心血!歷盡風霜的祖屋,如果再經一百年,會是怎樣一番情景?這座被專家盛讚有著豐富建築語彙,「學者眼中的建築經典作品」,據說早就引起不少人注目了。

細細撫摸祖屋的容顏,感覺到她像一位歷史老人,見證了金門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可是而今已默默無言,外牆多有剝脫,一些雕磚不知為何,可能被人順手牽羊?我們慢慢觀賞那些細緻生動的彩繪磁磚、泥塑、剪黏、以忠孝為主題的交趾燒,不禁為那時傳統工藝的高超所驚嘆!有人建議這個祖屋「做為全縣作家與國內外文藝交流場所」,我幻想著那個情景。如是「成真」,祖父黃成真當時建造她時必也沒料到百年之後,她竟成了黃家子孫的光榮。

離別金門的前一年,我們在莒光路隨便漫步,卻是如有神引,又走到祖屋「甲政第」,這是否冥冥之中暗示著祖屋和她衍生的子孫那種神秘的關係?我想到祖屋大體完整之下,也有媒體稱其「有傾倒之虞」──下次不知何時再來?會否一陣大風吹過,神話般消失,抑或如某報所說:「將來串聯朱子祠、將軍第,模範街、總兵署:::等,成為旅遊動線,更吸引觀光人潮的豐富金城之旅」?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