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女班長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劍明。
點閱率:717
字型大小:

──「如果我在那裡」讀後

「如果我在那裡」是金門旅台文學作家吳鈞堯先生所作。吳鈞堯十二歲隨家人離金遷台升學,學自中山大學財管糸、東吳大學中研所,現任幼獅文藝主編,多次應邀返鄉擔任文藝研習授課講師。本著作是吳君以童年生長於金門的記憶,及聽聞父母於戰地政務歷經許多違逆常情的人事,用八個事實篇章來細述解析那軍管時期的歷史回顧。

其一「女班長」這篇章,在於記述戰地婦女的宿命。1949年國共戰爭大陸淪陷政府播遷來台,國軍駐防金門實施戰地軍管,政府為鞏固軍心、提振士氣要徵選民間有演藝才華的女子參加組織「勞軍才藝團」赴軍營表演唱歌跳舞慰勞官兵,斯時適有一村正開辦著「民眾補習班」為失學的民眾上課補習及教女孩子歌舞,其中一位長得窈窕秀麗的女孩│阿意被部隊發現而選定了她。

可是,那早期的金門社會,民智未開,民風純樸,要徵召阿意參加歌舞勞軍,非但阿意本人沒有意願,而她有位嗜酒且保守的父親,視女孩子四處拋頭露臉為羞恥,極力反對女兒去參加勞軍。但部隊為了要達到徵召的目的,便枉指阿意父親不同意阿意參加勞軍才藝團就是不配合政令的「不愛國」行為,無中生有嫁罪於他,把他捉進土濕的牢洞裡禁閉起來。

阿意父親被牢禁了好些天,一天只給他一碗白飯一小柸開水,阿意的父親不滿抗議咆哮臭罵巡視的長官,因而連開水都不讓他喝。同時還利用村代表再說服阿意,要阿意和母親至牢房裡規勸父親,非逼他同意阿意接受徵召不可。最後阿意父親耐不住牢禁的痛苦和妻女親情的說項同意女兒接受徵召,在阿意參加了「勞軍才藝團」後她父親才被釋放出來。此後阿意便經常被派去參加唱歌跳舞慰勞三軍,至經舅舅媒妁嫁給只見過一面的丈夫生子後方脫免這項任務。

四十幾年後,阿意回憶起這一軍管歲月,遂向作者細說從頭,於敘述到最後時,特地進入房間取出一頂繡有二字「班長」的船形帽子給作者看,證明她所敘述皆是事實,並且還指著帽子上面繡著的「班長」二個字說「班長」寫在這裡。可是卻把班長的「長」字指成班,將「班」字指為長,而讓作者看著反而笑問阿意說:「阿母妳真的有讀過書嗎?」。原來阿意就是作者的母親!這是作者父母於烽火歲月軍管戰地身歷其境的往事追憶,是金門百姓軍管時期所受威權統治無奈之冰山一角。

而「女班長」這個名詞是,阿意參加民教班上課時,授課的教師見阿意聰慧秀麗、學習認真、表現(演)天賦佳,而且還會指導其他同學,因而選她為班長頒給她這一頂繡有「班長」二個字的帽子。阿意即把這頂帽子收藏起來,用來證明是因於民眾補習班表現優良被選為「女班長」的物證,以及父親遭受軍牢苦難才心不甘情不願去參加歌舞勞軍,為戰地政務漠視人權自由的事實。

回顧往昔,國軍從大陸撤退駐防金門之初,除了阿意「女班長」類似事例之外。而於一切戰備正待整建時,為構築碉堡工事及營房駐舍,強拆了許多百姓房屋等用作建材,有些部隊則直接進駐村莊札營,佔住民宅取用民物等等,倘若說是建軍非常時期之非常手段,為國家大局安全,不得已讓少數人犧牲似亦無可厚非。莫此為甚者,乃部隊剛到金門,軍中尚無「特約茶室」等娛樂設施,軍人無從休閒與生理需求,經常有調戲村落婦女情事,甚或許多丈夫外出「落番」的家庭婦女更是他們撩撥拐誘或威脅出走改嫁的對象,如不從者而有被暴行的疑慮,是軍管初期軍人嚴重的違法問題,乃民間婦女的一大隱憂。

其二「燃燒的月亮」篇章,敘述戰地民生苦難與軍紀問題。國軍駐防後,許多土地被部隊佈雷,耕地減少了;國共對峙,金廈交通斷絕,男性謀生出路減少了,致令百姓生活越加困窘,所以一些軍人視民生貧苦,對純樸憨厚的婦女施給一點好處,誘騙予以解決生理需要,或對無知兒童給個五元十元後予以戲弄猥褻。由於戰地民眾貧苦,婦女無奈委曲求全遭受歧視利用,置百姓尊嚴於不顧。

金門幾十年軍管戒嚴,戰地民生條件落後。然從解除戒嚴開放觀光後,又受限兩岸意識差異與中央政策不明影響,讓好多人作了冒險性的經營計畫,結果造成建設停頓投資浪費,而今還要為三通作試驗。然而試驗了三四年的「小三通」,對人員方面,僅單向方便赴大陸旅遊及提供台商過路;對所有金門籍鄉親需求依然是綁手綁腳多重設限;對貨物而言,其「除罪化」讓許多人誤冒合法掩護非法倒致犯罪;對繁榮地區整體經濟依舊是「有聽著聲無看著影」沒有明顯之普及性效益,僅僅是那少撮運輸業者之專利而已。如此裹足不前的小格局政策開放與民眾期待落差甚大,無疑又是自我意識的操弄,金門人還不如台商。

唯不可諱言的是,金門由於後期的軍經建設,始帶動了社會的安定與進步,這是可以正面肯定的事實。惟部隊進駐金門拆毀民房、佔用民物造成百姓損害,至今尚有大部份遺失證據或疏取證據而未能從寬查實人證予以賠償;而戰地軍管後,長期接受組訓、配合軍習,並經歷好幾場戰役,像老兵一樣死守前線,協助軍勤、參加作戰,好多人甚至付出了寶貴生命,始保障了台海安全,讓台灣經濟繁榮,但國家對參戰人員卻沒能比照老榮民給予晚年生活照顧,何況參戰倖存者已為數不多且垂垂老矣,如此未受尊重,殊欠公平與正義。

所以,作者僅就軍管的童年記憶,以及聽聞長輩歷經烽火苦難歲月的細述,其戰地種種,瞻前顧後,用文學的力量作深層的探討闡釋,為金門不平的歷史往事邁力發聲,企盼引起世人對金門的瞭解和尊重。我們冀望政府應為軍管年代為國家犧牲奉獻的金門百姓作應有的對待,才是政府公平正義的為政之道。唯有鄉親凝聚共識,化悲憤為力,開創生機,團結奮鬥,才能走出歷史悲情,才能創新金門記憶、重寫歷史新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