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接生婆
回憶十八年前,嫁到夫家時,常於家中聽婆婆訴說四、五十年代的育嬰歷史故事。話從先生出生之時說起,由於當時生活環境落後,醫療設備缺乏,更談不上像現在醫事人力較充裕,及民眾生活水準提升,為迎接新生命的誕生,懷胎十個月後,生產時可到醫院指定由某某醫生接生,甚至要在什麼吉時良辰剖腹生產,無所不缺。
在那年代,大多數的民眾因生活困苦,有一餐沒一頓的,只靠一人工作養家糊口,極為辛勞。然而從婆婆口中得知當年在生下自己老公時,因為經濟拮据,使得婆婆於面臨生產時,無法請得起接生婆接生,無奈預產期將至,陣痛之際,只好自己動手準備所需工具──剪刀、熱水等用品,準備接生,有如賭命般,「拚生死」的高風險。
哇:::哇!自己的老公出生了,婆婆只有自己充當接生婆,一把剪刀往老公身上的臍帶「卡嚓」一聲,未有現代醫學所謂的斷臍護理,更別說消毒等處理,婆婆回憶當時情景,環境所逼,不得已的種種做法,她常說:真正「沒驚死」啊!不怕囝仔會有破傷風或感染生病,可能真的是環境所逼,在當時的情形下,又能如何,莫可奈何吧!
婆婆繼續又在說古了,她說:那時候哪有那麼好康,別人生完囝仔,就用「幔」──就是一件鋪著薄棉的小被子,用來包裹小孩子,增加禦寒效果,亦因沒錢作一件來使用,所以只得以布袋隨意包裹替代之,說的好像跟真的一樣,結果事實真的是如此,婆婆一點都不誇張(很多人有此經驗)。今非昔比,想到婆婆那年代的情景,是現在新新人類所無法體認的。
這半個世紀以來婦女生產時,有優生保健諮詢、產前篩檢,新生兒有先天遺傳疾病篩檢、預防接種等服務,為產婦及新生命提供周詳的健康照護,保障其生命安全;在以上種種相較之下,實在難以體會,如同婆婆所說:「現代的人很幸福,真的該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