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憶往》「怒潮」花開滿天下

發布日期:
作者: 謝輝煌。
點閱率:1,461
字型大小:

平心而論,我們都是「十五二十時」的少年學子,本就純潔,更有正派的教育薰陶,同時心中有至大至剛的理想,誰不以聖賢為法?班祖為師?故能贏得當地父老的關愛。而客家同學中,有的更得天獨厚,髒衣有人洗,破衣有人補,冷天有人燒好熱水等他們去洗澡,拜拜時有東西留著他們吃,還有人願認他們做乾兒子或女婿的,他們的口袋裡用來「加菜」的小辣椒,都是「細妹」親手摘來的。他們也是「阿嫂」的孩子的免費「家教」,有的「女弟子」後來硬是把「老師」留住了,落戶新埔。而未結連理,至今仍保持著友誼的,也不乏人。有位「細妹」對「怒潮人」特別有好感,常出現在「怒潮人」兒女的婚宴上,笑說自己也是「怒潮人」,「怒潮人」有此亂世兒女的紅粉知己,也不愧為「怒潮人」了。

話扯遠了,「怒潮學校」落腳新埔十個月左右,學生也到了瓜熟蒂落畢業分發的時候,當時還有同學建議把學校改為「軍政大學」,不料卻傳來改名「金防部幹訓班」的噩耗,且奉命遷校金門水頭。這朵烏雲,把我們罩得烏煙瘴氣。學校出發前,分發工作大致已底定。當時,原增防舟山的第十九軍,於卅九年五月舟山撤退時,撤退到宜蘭。為免往返奔波,分發到該軍的同學,就由該軍派人來「提領」,其中少數同學因感前途黯淡,且自信離開部隊也可謀生,就在那個沒有身分證的年代,和部隊脫鉤了。但絕對多數的同學還是樂意留在軍中,畢竟,「軍人的事業在戰場」,開赴金門,正可學以致用,一顯身手。當我們全校師生整隊離開新埔前往竹北火車站時,新埔街上歡送的鞭炮和鑼鼓聲,響徹雲霄,民眾夾道相送,更有十幾位仕紳代表,隨著隊伍送到竹北,和柯將軍等依依話別。斯情斯景,彌足珍貴。

關於「怒潮學校」遷往金門的原因,一說是金防部的幹訓班應回到駐地。一說是陸軍官校已復校招生,部隊不能再辦軍事學校。也有如符文敏學長所說:「傳說是孫立人將軍與胡璉將軍不和。」然從制度面來說,理當如此。惟外面的風風雨雨,則十分牽強。如:學校以「怒潮」作代號,且兩度駐「新埔」,可見胡璉的野心太大,想要以「新黃埔」取代「老黃埔」,便是顯例。

當然,風雨不會憑空而來,究其起因,不外乎古寧頭、登步島、及大二膽等三次旋乾轉坤的戰爭,把胡將軍的聲名打得更上一層樓,也打得其他相關將領失色不少。同時,胡將軍的豪語:「有第十二兵團就有台灣,有台灣便有中華民國。」跟他另一句「十萬幹部百萬兵」的,用來激勵全防區官兵讀書的口號,聽在別人的耳朵裡,味道就不同了。再者,軍中本來就有些派系恩怨。如「黃埔」與「非黃埔」、「嫡系」與「非嫡系」等。加上「徐蚌會戰」後,胡將軍和湯恩伯之間,及「二二八事變」時,柯將軍和彭孟緝之間,都有私下的不快,而胡將軍卻又在蔣總統宣示「被俘歸來的將領永不錄用」的情節下,力挺柯將軍在金門擔任多項重要軍職(校長非編制職務)。在當時,彭是保安副司令,孫是陸軍總司令,都是「當紅炸子雞」,他們或許能保持風度,不批鬥胡將軍,但旁邊的人就難免手癢嘴癢,見縫插針。胡將軍身處大樹底下,不能不釜底抽薪,把「怒潮學校」改為「幹訓班」,遷到金門,應可推論。

不過,「怒潮學校回娘家」,是另一堆問題的開始。因為,我們在「得月樓」畔舉行畢業晚會時,幹校第五分班也在水頭開訓,因此,蔣經國也蒞臨了我們的惜別晚會。據消息傳出,蔣經國希望胡將軍能讓學生接受一次甄試,及格的送鳳山軍官訓練班受訓半年,結業後,以軍校二十三期的名義(軍校二十三期因內戰停止),統一分發,但胡將軍沒有點頭。這在我們聽來,確實有點失望。

因為,就我們當時涉世未深的腦筋想來,「軍校二十三期」的招牌,無論如何,也比「怒潮一期」強過百倍。胡將軍為何不點頭呢?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數十年後,我從︽金門憶舊‧十一︾中找到他幾句話:「韓戰正在爆發,我國軍甫從海南舟山集台完畢,反攻之舉,呼之欲出:::身為(福建)省主席,又是『戰地政務』深切需要之經驗,安可不未雨綢繆?」很顯然,這是他當時「急需幹部」的心聲,所以,在第一期尚未畢業時,就已派遣人員進入內地(沿海島嶼),招收了近兩千人,成立第二期了(已編訓六個隊,後來送到鳳山編為軍校練習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