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異鄉客金門情
壽山營區待船數日,熬過了月圓人不圓的中秋佳節,525軍艦飄洋過海,載滿成船青年的豪情壯志,這遭跨海金門行,註定揮別台灣島,置身在所謂的最前哨。
站崗、公差勤務、體能訓練、槍械操作,早已佔滿生活的空白,身體既疲憊,睡眠又不足,但心靈上的留白,卻不知如何填補,碉堡內唯一汲取的精神糧食是金門日報副刊,一解遠眺海濤煩憂的思緒。
忙裡偷閒,閱報好一段時間之後,心血來潮,肩負大枝槍,何不扛起小枝槍,寫下心中數千言;就在安全士官桌的抽屜中,暗藏著從山外書局買回來的稿紙,開始搖動起筆桿來,原本昏昏沉沉的安全士官執勤,卻因攀爬在整齊如閱兵隊伍的稿紙方格中,精神為之一振,睡意早已拋諸腦後,滿腔沸騰的躍動因子,競相湧現心頭,當然還是得提防是否有燈光照射、是否有上級查哨;完成一篇稿子,也將下哨啦,時間過得快多了,不再像以前猛看下哨時間。
遂將稿件投到金門日報報社,沒多久,竟然刊登出來,太令人振奮,因而帶來往後寫作的一股動力,雖然與主編從未謀面,倒感激願意採納這位遠渡重洋遊子的心情點滴。
「異鄉客 金門情」、「人間有情」、「金門驚惶」、「望君早歸」、「怎麼走」:::,一篇篇登上副刊的版面,除了稿件能被轉印成鉛字的成就感之外,還可收到報社寄來的稿費,雖然並不豐厚,也算是額外的收入,羨煞連上弟兄。
寫稿、投稿,無形中成為生活中牽掛的重心,空白寂靜的腦海,泛起陣陣漣漪,讓這枝筆桿一抒己志,心中所感、服役生活、金門風光、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成為筆下捕捉的儷影,心靈覓得一處窗口,終有所託付。
退伍後,參加一個文藝營,認識了任職於台中二中的地理老師張啟文,他亦是行動派的文藝青年,教學之餘創作不輟,時有作品發表,巧的是他同是在金門服役,也曾在金門日報副刊發表許多文章,迄今依然是忠實的讀者與創作者,已將這些篇篇的文稿加以集結成冊,共出版「我的金門歲月」、「烈嶼手記」等兩本書,不得不由衷佩服,平日對於個人的寫作鼓勵有加,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分享其個人創作心靈,很是慶幸能結識這位文友。
迄今尚未舊地重遊,物換星移加上觀光業蓬勃發展,金門恐非保留昔日服役的記憶痕跡;但是令人難以忘懷的外島軍旅生涯,卻是開啟自己筆耕的重要關鍵,拜此之賜,正讓這枝筆桿磨練的好時機,非常感念金門,成為文學書寫起源,醞釀炙熱文學歲月的故鄉,也才有本文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