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地方傳說》西南半島的順口溜

發布日期:
作者: 洪榮利。
點閱率:955
字型大小:

金門這十幾二十年來,在主政者的用心經營下,民生邁入了小康的境界,人人生活安適,家家有餘糧,社會呈現出一片安祥和樂的景象,殊值吾人欣慰,並且期盼更入佳境,希望能夠更上層樓,使「整潔的金門」、「禮貌的金門」、「富康的金門」「文化的金門」實際在金門體現,而揚棄「戰鬥的金門」之束縛,成就一個富而好禮的大同社會;而今,政府正大力推展金門的觀光事業,並著手深耕文化的園地,期望能夠根生芽長,成長茁壯,再創文化金門,海濱鄒魯之古風,使世界認識金門,使金門走向世界之舞台,吾輩樂觀其成,也祈願花開結果,獲致預期的成效。

  然而,在觀光立縣,文化立縣的大纛下,政府的觀光和文化活動,正喊得震天價響,「金門碉堡藝術節」、「浯島藝術季」亦正如火如荼展開的當兒,個人心中另有一層隱憂,慢慢在心中滋長悸動,深怕這一些努力,只能見效於一時,卻不能傳承於永續之中,綜觀金門全島,戰地政務解除,地方恢復自治後,戰地的鐵衣已經卸下,農業,只剩下一些大型的產銷班在運作;漁業,可以說已經完全被大陸漁民所取代,商業,只有金城和山外兩個市集;而從事觀光業的產業和人員,又短視而近利,個個削價競爭,服務的品質參差不齊,沒有豐富完整的內容;鄉鎮村里亦漸漸喪失其原本具有的特色,在百業無法配合下,只有政府相關單位聲嘶力竭,獨立作戰的結果,金門的遠景究竟在那兒,個人實在是莫知所以矣!記得年幼的時候,金門地區曾經流傳過一段充滿地方人文、民俗、產業特色的順口溜,普遍流行於本島的西南村落,其內容深值吾人回味與深思。  下市罾:下市,就是現在的夏墅村,罾(閩南語音:詹)、就是用長條竹竿做成剪刀狀,中間假以漁網,由漁民在近海漲潮時,於淺灘處來回走動網魚的捕魚工具,是該村捕魚作業中的代表性方式之一;而且該村亦有部份居民從事漁船製造業,能工巧匠甚多,可惜均已年邁,且造船業亦已式微,後續無人矣!

  洪門港燒酒干:洪門港亦就是現在的後豐港村,所謂的燒酒干,是贊歎該村居民的善飲,個個海量,村落隨處可見人人提瓶購酒的盛況,而該村居民的善飲,其實是其來有自的,早期的洪門港人,因靠山近海,百姓均以務農捕魚為生,不管是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都照常下海捕魚,尤其是在冰冷的凌晨出海時,為了禦寒,人人三、五杯高粱酒下肚,用於保暖和抵禦刺骨的寒風,所以才會有洪門港燒酒干之謂啊!

 水頭鱟:水頭就是現在的前水頭村,鱟就是有活化石之稱的鴛鴦魚,所謂水頭鱟,就是從水頭村的塔山、吳稚暉亭前沿,到後豐港村與夏墅村交界的西宮鼻沿線的潮間帶,和沙岸這一片廣大的區域,在每年夏季的時候,鱟隻成雙成對的來到這一片水域和沙岸產卵,待仔鱟孵化成長後,再返回深海,此一時期,只要漲潮時在沙岸來回巡視,經常可以很容易見到因爬行前進而冒著水泡的鱟蹤,隨手一撈,就是一公一母二隻重疊在一起的鱟,就因為大部份的鱟都是成雙成對疊在一起的,所以才會有鴛鴦魚的美稱;而如果是捕獲單獨一隻時,人們總會把牠放生,因為如果捕獲單隻的鱟,總會覺得是不吉利,也顯得太無情了,故而予以放生;目前鱟已經是保育類的生物,願大家勿再捕食,以維其生態免於滅絕,可是目前水頭商港正進行整建,鱟已經失去其棲地,其族群的命運深值吾人憂心與關切。

  金門城肉豆:金門城亦即現在的舊金城,是早期金門縣治之所在,肉豆是一種爬藤類植物,其果實藏於豆夾內,呈長條形,可食用,清脆可口,因該村大量繁殖而成名。

  苦坑澳:苦坑就是現在的古崗村,而所謂的澳,是該村所捕獲的漁獲,都有一股腥臭味之謂,古崗村居民,早期亦以出海捕魚為其營生之計,每次出海捕魚時,也都能漁獲滿載,新鮮而美味,可是因故得罪了一位仙人,所以仙人就說道:「凡是該村捕撈的魚獲,只要一入網,只要一上船,就會澳、就會臭」,但是考量村民的生計,就又說道:「就讓它可以澳澳吃、臭臭吃吧」!所以,只要該村出海作業所捕獲的魚產,就真的有一股比較腥臭難聞的味道了。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