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札記》晨起
那是一個假日的早上,一般而言,漫漫假日好補眠,然而,這應該是年輕人的權利,有了小孩後,每逢假日反而起了比平常上班時為早,難得一個假日,就這樣「糟蹋」了,索性起床吧,見屋外一掃連日的濕冷,那天在晨光、鳥鳴中,起了個大早。
內子好言說,去走走運動吧!也對,面對日漸中廣的身材,平日不好運動的後果,漸漸發覺體能確有下降之勢,好吧!辰時當值,街上寂靜無聲,彷若仍在賴床,大步步的劃開步伐,雙手擺動,無非是希冀能增加心肺的律動,向著太陽昇起的方向,往民生路一路走去,穿越東門圓環,竟也走到莒光樓的後門,進去看看吧!好久沒有這樣的端視著,這個金門象徵之一,文化藝術節的開幕夜,就在這開啟,那是一個人聲鼎沸、光鮮亮麗的晚上,倒鮮有這樣平靜、優雅的早上,在這樣的高度,凝視著;晨光在左,以金門為造型的電話亭在中,莒光樓在右,二門巨炮分立二旁,間以細枝數根,下次再來時,一定要將這樣的景色入鏡。猶記小時,為參加學校寫生比賽,在莒光樓前,度過多少假日,一本速寫簿,二支鉛筆,用童稚、笨拙的筆觸,試著捕捉心中的印象,偶爾回味,年輕真好!樓身猶立,柏樹已非,現時又是另一份光景,那時茂盛、矗立入天的柏樹,只能在回憶中尋找。
轉身下階,再訪莒光湖,楓槭落英,在晨風的輕彿下,沙沙的鳴起聲響,感覺益發的寧靜,那公園內傳來了些微的音響,想必是有人更早來體會晨起之妙;取身往迴廊走進,目光落在天后宮的大型山門,與莒光湖的不興水波,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遠處車輛熙攘、川流,此處僅有風聲、水聲與鳥聲。過了迴盪,再探一段平日鮮少踏及的草地,那是浯江溪與莒光樓間的草地,空曠無礙,再往菜市場走進,市場內早已是車來人往,避開熱鬧滾滾的市集,尋覓著小時有印象曾看過、近日震撼先生所再提起的「皇帝石」,見新成基座,在巷弄之間,新添趣味,走過了貞節牌坊、繞過了觀音亭,別了總兵署,過了邱氏故居、取道將軍第,再往林舉人故居門前經過,那天早上,我有了一趟豐富的金城之旅,回家後,竟用了三刻的時間,汗水微透內衣,感覺真好。
近來,正好有點空閒時間細閱了「金門史蹟源流」乙書,見顏老師書中春秋,不免想「學」「行」相乘,用走的方式去體會老師彙整的史蹟,用實地的走訪,去感受在地的美麗。心想,不管是在金門或來金門,應該「慢」一點、也應該「快」、應該「多」一點、更應該「少」一點;慢慢的感受這樣的一個區域所散發出的人文氣質,不急著走馬看花,虛晃一招,一遊後,亳無印象,想在年假時,陪同友人蹲在某陶藝館內選購陶器,有一位導遊小姐,喘吁吁的對著老闆說,只有十分鐘,因為行程太滿了,試想,就這麼丁點大的地方,一次總塞完,下次會再來嗎?所以,面對這晨起的豐富,不免覺得應該「慢」一點。
快快來這樣一個美麗的島嶼,這地有一些古厝、歷史建築,已漸漸的衰老了,而戰役史蹟的活化正要邁入第二個階段了,同樣的地方,妝點不同的樣貌,才能吸引不同的目光與青睞,也希望能快快見到這地方所展現的企圖心與用心。然而,也需要多一點力量去釋放在地的特色,多了解這地方的文化層次、風土民情;多深入每聚落的核心,多一份的休閒,感受生命的堅韌與悠閒的鄉居生活,多用心、多用腳、多用鐵馬去了解這有一千六百餘年歷史的老地方、關懷這當地的生態。更用少一點破壞、少一點浪費、少一點無謂:::
晨光喚起一天的美好,大步邁開步履,有空多外出走走,收穫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