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平凡卻偉大的父母

發布日期:
作者: 水鈴。
點閱率:974
字型大小:

對於父母,從小,我有大部分人一樣的心理,父親每天辛勤工作,母親整天的操勞家事,為子女擔心受怕,是應該的。就如我們享有父母的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因為習慣,習以為常,他們的愛,就像空氣一樣,很難察覺到它的存在,所以,似乎也就不是那麼偉大了,或許要等到哪一天,突然無法呼吸,我們才會發現空氣的重要,就像「樹欲靜而風不止」時,才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慟吧!

除了把父母的愛當作習慣外,仍有其它理由,讓我看不出父母親偉大的地方。就以進入學校,學生最重要的功課來說吧,讀書時代,身邊同學的父母,總是非常在意小孩子的成績的。所以,課堂上,同學們常常抱怨爸媽管他們太多:要先寫完功課才能出去玩,電視不能看太晚,電動不能打太久等等;或者讚揚他們父母對他們多好:考一百分有一百元,考第一名全家去吃牛排等;也或者說有點抱怨又有點驕傲的說:等一下放學要去學鋼琴上數學,假日要去補英文等等。而反觀爸媽,他們從不在意我們的功課,只會叫我們要吃飯了,叮嚀我們衣服要穿暖,別著涼了::等,一些無關功課無關前途的嘮叨常掛在他們嘴邊。相對於其它同學父母對其學業的用心關懷,爸媽似乎對我們這群小孩子們做得很少。印象較深刻的,反倒是當我和弟弟打架後,被爸媽賞賜的一頓頓「竹筍炒肉絲」。是的,他們對我「欺侮」弟弟的行為,最有反應了,總是大發雷霆。

常覺得爸媽應該多在乎我們的未來的,如勉勵我們多念一點書,多學一點才藝。可是,爸媽並不是,反倒是高中時,唸書稍微晚了點,媽媽即跑來房間,催我趕快上床睡覺,這一點,更讓我覺得媽媽多管閒事,覺得她吵了我唸書的興致,她總是說:「及格就好,幹嘛念那麼好。身體健康比較重要。」而爸爸,從小學到國中,只幫我買過一本自修而已。

爸媽對他人的幫忙,更比教育我們這些孩子還熱心。村中的婚喪喜慶,爸爸總是義不容辭,就連鄰居家要裝個小燈泡,或是捕鼠器抓到一隻老鼠,都要爸爸幫忙。不只是鄰里的事,連阿兵哥的事爸爸也照顧到了,爸爸是個殷實商人,一分錢,一分貨,不會像有些商店,故意抬高別家商店沒有賣的商品價錢。平常對阿兵哥也是噓寒問暖;甚至退伍沒錢回家的阿兵哥,爸爸還會借錢讓他們返家,雖然這意味著借出的錢有可能像潑出去的水,是拿不回來的,因為爸爸認為,出門在外,總有不方便的地方,要多為他人想想。爸爸總能體諒他們的難處,所以,很多家住台灣的阿兵哥,退伍後還會寫信給爸爸,甚至,還有退伍十多年後,特別回到金門來看爸媽的。就像媽媽,總是教導鄰里不愛唸書的小孩要認真唸書,不要整天只顧著玩,對於一些所謂的「壞孩子」,媽媽也能以平常心和他們聊天,因為媽媽覺得,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有個在台灣被退了兩次學,台灣的其他學校不太願意收,他父母也認為乾脆讓他到純樸的金門唸書生活,比較不會繼續變壞,或沒有地方使壞,就把他送到金門親戚家住。這個十七歲男孩,有次,竟感性的向媽媽說:「如果你是我媽就好了。」爸媽對外人的關心,似乎更甚於自己的小孩,除了每天定時的三餐照顧,讓我們準時到校,幫我們洗碗洗衣服,好像,很少對我們說教。

印象很深刻的一次是,母親曾興奮的拿了一張在念大學的小阿姨從台灣寄來的照片,背面,以胡適對她母親的感謝語氣對著媽媽說:「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大姊。」小時的我,看了並不以為然,覺得那是阿姨對媽的感謝,是媽媽對她原生家庭的付出,不是對我們,她自己小孩的教導。

相較於爸媽對外人的關心與關懷,幼稚的想法裡,甚至會覺得「爸媽,比較適合做別人的爸媽。」小小的心靈,甚至偶爾會嫉妒別人家的小孩,討厭爸媽對別人太好。

對父母觀念的改觀,來自於國三時父親的突然病逝。在那一段空白的歲月裡,眼睛看不進書本上的知識,耳朵裡,反倒一直聽到村人對父親逝世的惋惜:「好好的一個人,怎麼說走就走?」「上天無眼,怎麼奪走這麼一個好人的生命?」然後告訴我們:「要好好唸書,以慰父親在天之靈!」告訴我:「要好好照顧弟妹,讓父親走得安心::」一句句安慰的話語,讓我不由得開始思考父親好在哪裡?也讓我學著體會,爸媽對我們的關心在哪?

身為長子的爸爸,小四就輟學和祖父一起養家,祖父在我出生沒多久就去世了,於是,爸爸除了新成立的家庭外,還要一人擔起有四個弟弟(即我的叔叔)及姊姊(及我的姑姑)的家計。對叔叔姑姑的無私照顧,對奶奶無怨無悔的孝心,再加上陸續出生的五個小孩,爸爸的擔子是重的,重得讓他在四十出頭的年紀,就提早脫離人間的悲苦,往西方極樂世界去享福了。而母親,有著同樣不堪的往事,其實,母親家的經濟比父親家的好,以母親聰慧的才智,若繼續讀下去,長大後是可以有一番作為的。可是,因為外婆覺得女孩子不必多讀書,所以,媽媽也只念到國二,雖然老師還來家中,告訴外公外婆可以不必付學費讓母親繼續唸書,母親依然輟學了,開始早出晚歸的店員生活,二十歲時,外公也去世了,對母親是個沈重的打擊。身為長女的母親,也需要開始負擔一家六七口的生計。長子、長女的身份,加上早逝的父親,眾多的弟妹,父母親,宿命裡早就存在著辛苦與勞累的因子。

知曉了父母對原生家庭的犧牲奉獻後,我才有了以這樣的父母親為榮的感覺。其實,父母對我們的教育一直藏在生活中,顯現於行動裡。書讀不多的父母不會說教,不懂的用長篇大論來「循循善誘」我們,他們唯一懂得的,就是把我們平安的養大,讓我們能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然後,他們的任務就完成了。他們所受的教育是孩子不要變壞就好了,得不得第一名沒有關係,有沒有當上大官,賺大錢,都不重要,只要我們能平平安安的長大,做個好人,就好了。他們對小孩最平凡的期許裡,有最崇高的情操。爸媽的世界是與世無爭的,從不懂得算計人,也不會貪小便宜,他們只懂得幫助人,盡一切的幫助人,是不求回報的。他們相信只要你對人家好,人家就會對你好,他們總能體諒他人的難處,真心的付出關懷。從小耳濡目染的我們,也養成了非常善良的個性,我們不懂得說謊,只會真心待人,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會生氣,會打抱不平,不懂得錦上添花,只懂得雪中送炭。爸媽看起來,似乎沒有教導我們什麼,卻在冥冥中把最美好的德行給了我們。這是我的爸媽。在爸爸死後,我第一次以生為父母親的女兒為榮。

也由於爸媽從不對我考第一名加以獎勵,不會叫我去唸書,更讓我從小就隱隱感覺:讀書是自己的事。所以我考一百分,我不會向他們要賞,考不及格,他們也從未生氣過。現在想想,那真是一段奇妙的經驗,對照於身邊的同學,對照於現在的小朋友,一般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苦口婆心的姿態,他們都沒有。卻在潛移默化中,默默讓我懂得了:唸書是自己的事。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越長越大,對父母的感情越能明瞭。對我來說,父母對我最大的恩惠是生下了我,卻從不期望我成為什麼,應該要做什麼,他們給了我一個豐足的生命,讓我能心靈清明的感受身邊的一切。他們從不懂得教育我們要出人頭地,要如何在這競爭激烈的社會裡與人一爭高下,打敗他人,獲得最後的勝利(其實,這真的已是個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殘酷社會)他們只是叫我們多吃點,穿暖一點。慢慢長大後,遇到了一些事,看到了人性一些陰暗面,別人會驚訝於我的天真,在幾經挫折裡,被人放了幾次冷箭後,我才開始懷疑善良的人在這現實社會有多少的立足點?在失望灰心時,我想到了單純善良的父母,只懂付出愛的父母,所以,我漸漸明瞭,正因為這詭譎多變、或者有時是人面獸心的社會裡,善良的人更不能被打敗,要越挫越勇,因為,我要讓父母寬心,我要讓父母的生命裡─人類最良善的一面─保存下來。

如果說,父母給了我什麼,我仍然沒有辦法明說,因為他們從不說教。只是,我已懂得感謝他們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