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金歲月》烈女廟與貢糖
前些年重返烈嶼,在烈女廟旁見到許多大陸貨攤位,還有一家×高粱貢糖店矗立其上,觀光客可大方試吃,店家也不吝供給,好像賓主盡歡,交易順暢,吃多了貢糖,那麼多種口味可以選擇,卻沒有特別喜好哪一種口味,尤其從大金到小金,大概嘴巴都已經味覺麻痺了。
從前在烈嶼當兵,每回有機會上街,偶爾會在東林街買貢糖來吃,或帶些回去連隊請朋友吃,我特別喜愛有濃濃花生味那種,不過有時為了請人,總會買數種綜合口味論斤稱兩零買,那種比較便宜。
在我看來,加上軟糖的「豬腳貢糖」或加上細葉的竹葉貢糖都是噱頭,商品加上美麗特殊的包裝,有其可看性或多元欣賞,因應顧客的喜好,就像冰棒多重口味,菜刀有多種款式,連神明和廟都令人目不暇給,由「封神榜」衍生創造出來的各個神明在今日台灣廟宇中接受信徒膜拜,作者如果地下有知,也要涕泗縱橫感動不已了。
有一位在關帝廟附屬圖書館當管理員的廖姐,她不認同「心誠則靈」的看法,她說:「我寧可相信『心正則靈』。」這是她多年來接觸廟裡信徒的感受。
從前我為了求取某樣東西,到遠方海岸一處媽祖廟祈求,求一個護身符和爐丹(泡熱開水吃平安),連求三次擲三回筊都沒有允筊,再跪下求,再說明何方何地人氏,到貴寶地求聖母賜爐丹,第四回才成功。
朋友知道以後,說:「你也這麼迷信?」可能當時我不夠虔誠、正心,其實自家附近就有媽祖廟,還跑到遠方祈求,不是說「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嗎?求爐丹這事,對我真是當頭棒喝!
從前我們在青岐的連隊,後面即有一條捷徑可以通往陵水湖和烈女廟,一派江南風光,廟前是清遠湖,好天氣的時候可以眺望廈門最高峰「雲頂巖」,烈女廟漸漸變成觀光區,車轍道上的吉普車少了,自行車多了,帶動地區觀光並增加百姓踏青的好去處,從前我們都用步行方式踏青,可以慢慢欣賞風景,旅行社帶觀光客到小金門多只是購物,車行疾馳,所謂半天行程,根本只是走馬看花而已,其實金門最適合自助旅行,當年我們留下最美麗的回憶。
以前只要來一位高官,附近的連隊就要忙翻,當然「高賓演習」之前就是環境整理,尤其烈女廟附近的貴山連(因海岸有一座貴山而得名),貴山因形似烏龜原名龜山,後被改名貴山。某回情資說國防部某夫人要來參觀,後來爽約,令當地弟兄一陣譁然。
偶爾也有大金的百姓前來,從前交通船班次少,來一趟烈嶼也算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我遇見一位大金的婦女在石鼓山站下公車,再步行到烈女廟拜拜,她手提竹編的謝籃前行,慈祥的面容讓我想起母親,至今仍印象深刻。
烈女廟竟也成為我們當時烈嶼官兵求神問卜的信仰中心,她的籤詩即是媽祖籤,還蠻靈驗的,尤其人生叉路問題往往可以由籤詩中得到啟示,又要回到「心誠則靈」的辯證,包括一位司令部的班長要追求一位女子也去問神,籤詩中明白告訴他別費心機了,因為當年有位軍官也在追求那位少女,我們當文書的哪是軍官的對手?但這件事仍以悲劇收尾,軍官在退伍放捨了女子,自己飛回台灣,我們這位班長也不想再演這齣連續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