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班級群芳錄
記得最初是因為個人因素的考量,才選擇在南台灣艷陽高熾的屏東實習,後來則是因緣際會代了一學期的課,深深喜歡南部風情,宛如家鄉金門人情味特濃的屏東。再則學校的經營理念也深得妳心:以愛為圓心,以經驗為半徑;用心、用力來繪製學生圓滿願景。溫馨優質的校園,專業創新的教師,健康活潑的學生,卓越精緻的行政,關懷參與的家長,活力發展的社區,是實習學校校本位課程的指標。為了讓孩子具有人文關懷與國際視野,詮釋出個人的獨特風格,將來在國際舞台上有更美好的人生,一群用心的教學團隊,用心經營一個溫馨有創意的校園,發展出相當具有特色的學校願景。
記得二月上旬踏入信義校園時是這樣勉勵自己的:
「鼓勵多於責備,關心多於放縱
啟發多於填鴨,實踐多於理論
接納多於排斥,安慰多於憐憫
分享多於要求,興趣多於分數
期望塑造新世紀有創意的信義人。
相信自己在這樣一個師長用心,家長關心,學生開心的溫馨校園中實習,行囊必定是充實的。」因為抱持這樣的教學理念,因此實習起來特別用心。
記得話別那天,把握最後一堂上台時刻,把自己對幾位心有所感的孩子簡單勾勒的畫面唸了出來,他們聽得趣味盎然,要求妳一定要全部說完才可下課:楚鈞,畫畫很棒的他,不能說只靠天份就可以輕易拿到交通安全漫畫比賽全年段五班的第三名(雖然他自己不滿意,認為自己還可以表現得更好)。每回稱讚他畫得好,同學都會起鬨吃味的說他課後有學畫,好似有了名師指導,得獎是理所當然。事實上,私下觀察他,發現他練習畫畫的時間遠遠超過課業學習的時間,老師課堂上的這番話往往是針對他說的:「老師的習慣是,學期末我會找個時間,請大家把國語課本交上來,讓老師看看,誰上課時最用心寫重點,平時考分數就高;誰課本的自塗的插畫多,分數就低些」。
王奕,阿公帶大的孩子,一付穩健、能言善道的樣子,妳很難想像他是在單親家庭裡長大的,文筆相當不錯,字體的工整居全班之冠,誰說隔代教養下的孩子容易出問題?記得有一次,他在第四節課因頭痛到保健室休息,午餐時刻一到,我特地跑一趟保健室,看看情形如何,沒想到在樓梯間遇到他,他正要回教室用餐。用餐時,特意走到他身旁關懷他,看他吃不吃得下?他的回答可妙了:「老師,沒想到頭痛居然沒有影響我的食慾,我還是很會吃」。令人絕倒的回答,可見這孩子的智慧。
信霖,一個阿嬤照顧長大的孩子,憨厚靦腆、反應稍遲。一次因為功課沒完成,被我留下課後輔導,直到五點半還沒寫完,接他放學的阿嬤,已經等在外面了,於是聊了幾句。知道將邁入青春期的孩子,脾氣不是很好,在家中對阿嬤的態度不是很溫婉,於是舉自己家中孩子也是阿嬤照顧的,如何在老師在台進修的期間,替老師盡責任,到醫院照顧生病的阿嬤。勉勵他長大了要懂事,能夠體會阿嬤的辛勞,阿嬤的嘮叨碎唸都是關懷和呵護,讀書雖然要盡力,但是對長輩恭敬有禮更重要。
延新,心直口快、衝動易怒的個性,頗有些「火爆浪子」的味道,明明自己先動手,還理直氣壯說是別人先惹他的,問題是別人受傷,連眼睛都紅腫起來,他自己則毫髮無傷,聽說回到家還一肚子怒氣,拚命以手握拳搥桌子,痛得受不了才嚷著要媽媽帶他去看醫生。這樣的孩子,想像不到他會喜歡閱讀。常常見他吃了午餐,就到後面找課外書看,非常專注。妳發現他喜歡看自然科學方面的書籍,建議他不妨看些人文書籍,特意提醒他,調適心情很重要。多作一些能帶來好情緒的活動或事情,比如打球、跑步。發現情緒有失控的感覺,可以先離開現場。把不滿或憤怒的情緒寫在紙上,然後丟掉。多看別人的好,適度的寬容和對待。
映萱,剛開學時成績優異、排名第一、非常自信的她,當時沒把實習老師看在眼裡,請她幫發改過的家課都有困難。相處久了,上過妳的課了,見識過妳的能耐,和妳建立了師生情了,她會主動來和妳互動接觸,漸漸的妳會發現,她真是個好孩子,只要妳對她尊重溫柔的相待,她會是個應對得體的懂事孩子。
長軒,一個無法專注十分鐘的孩子,課後留下他,必須亦步亦趨,以免一個不留神,他就消失蹤影,直接跑回家,讓妳在教室理乾瞪眼,無可奈何!試著以獎勵卡增強他的好表現,希望能引導他漸入佳境,如期繳交作業、字體整齊、改善不良生活習慣。
泓偉,身材魁梧壯碩,標準的原住民體型,班上的朋友不是很多。私下觀察他,生性樂觀的他,即使自己說話的時刻,週遭的同學對他沒有回應,他還是自得其樂,說個不停。有時候,快樂的泉源真正來自己身,隨時隨地,自己願意快樂,快樂就在身邊。
他是阿嬤拉拔長大的孩子,私下問他,是否曾經幫疲憊辛苦的阿嬤按摩,他搖搖頭;是否曾依偎在阿嬤身旁,說聲「阿嬤,我愛妳!」輕輕的點點頭,塊頭滿大的他,靦腆的笑了。輔導老師在他表現欠佳的時候,要他體會一手負起代替親職、撫養孫子的阿嬤,年紀一大把了,仍要工作,儘可能提供一個較好的生活環境,「阿嬤盡了超過自己本分的事,泓偉呢,是否也應做好自己本分該做的事,不再讓阿嬤擔心?」低著頭的泓偉,眼眶中似乎泛淚光,我發現,當天之後,泓偉表現得比平日更好。
平日愛說話的杰雅,即使因為感冒聲音沙啞,任何時候只要一有機會仍會掌握機會和雅欣交談。午休前,遠遠見到她阿嬤出現在走廊,原來愛孫心切,阿嬤親自送來爽口糖給她潤喉。之前跟杰雅說過,要迅速恢復聲音,除了讓喉嚨休息少講話之外,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要她自己體會看看,畢竟是小學五年級的孩子,往往克制不了說話的衝動。不幸有個酗酒的父親,一次酒後的失控把杰雅踢傷了,已經離婚十年的媽媽趕緊帶著她去醫院驗傷,妳知道此一事件後,心中除了不捨,對她有了更多的關懷,希望透過社會相關專職人員的協助,能有較為圓滿的結果。
即使在畢業典禮會場上,靦腆害羞的筱婷,就坐在老師的身邊,口渴難耐的她,見到坐在四週的同學,紛紛向妳要杯水喝,她也只是靜靜坐在一旁,不敢表達出來,還好妳注意到,主動問她要不要喝水,要不然::。像筱婷這類的孩子,表面上是班上乖巧安靜的學生,好像無所需求,永遠是老師最後關注的對象,其實他們的內在是渴望老師關懷的。記得她因為作業老是錯字連篇,找她一一訂正,不是忘記訂正就是一錯再錯,非得跑好幾趟不可,有時因為改不完的作業,一忙就會上火,加上她又是妳要跑一趟才改一字的孩子,難免在多次一來一回間,發現還有錯字未完全訂正,於是對她瞪了白眼,語氣不是很溫和,她也是默默承受的配合。後來,妳改變方式,儘量利用作業本或聯絡簿,只要她今天錯字較少或字體工整,就勉勵有加,甚至偶爾來幾句讚美的言詞,鼓勵產生奇妙的作用,筱婷更加用心了,妳不願意稱它為「比馬龍效應」,因為這變化互動的過程中,有太多師生間情感的成分。
宣誼,瘦小白皙溫文,堅持自己完成掃地工作,即使落葉很多,仍不要老師的幫忙。奇怪!別個小朋友只要有老師幫掃,減輕工作份量就很開心,為何宣誼不要呢?明明掃地工作總是無法在整潔活動時間結束前完成,卻不要妳幫助,心中納悶不已,問他為什麼?他以輕笑來回答。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行事的風格,這就是「獨特的自我」,沒有為什麼。
佳俊,晶瑩亮麗的眼睛,一付聰明樣,只要他一開口,分貝之高班上沒有人比得上,以高音量的方式來耍老大,字寫得歪歪斜斜的,應撇捺沒撇捺,該彎勾沒彎勾,正與自己的名字成反比。每回吵得厲害,在全班面前處罰他怕形成「漣漪效應」,私下動之以理,效果好像也不顯著。後來從作業或行為方面的進步表現來找出他的亮點,只要他有好表現,聯絡簿上的一兩句留言;作業本中的簡短鼓勵;課堂上的口頭稱讚,都是修正他行為或學習態度的關鍵,眼見他表現的越來越好,打從心眼裡喜歡他。
雅芳,憨厚耿直的個性,也有細膩體貼的一面,每回科任課一下課,短短的十分鐘,她就會趕回教室,告訴妳課堂上的突發狀況,讓妳及時處理;教室外有家長突然來訪,只要她發現,會適時的提醒老師,讓妳從容應對,有時真的幫上忙。更難得的是她總是溫文有禮和老師打招呼,記得教學演示前的一天,放學前她特地跑來預祝妳演示順利成功,真叫人窩心。
話說實習前雖有心理上的準備和調適,知道要加倍努力的付出,才能獲得肯定和情緣,但是真正一路走來,仍覺艱辛。行政工作的實習,感謝輔導老師的包容,不挑毛病,其實心裡知道表現是差強人意的;教學上的工作雖然較得心應手,仍然有觀摩學習的空間;導師實習,班級經營的拿捏,還是起起落落,班上孩子的表現,時而守秩有序,時而失控脫序,妳知道原因出在哪裡,但是孩子就是知道妳是客、導師是主,因此才會有此現象。不管怎樣,對於班上的每位孩子,妳還是抱持許多感恩心的,因為他們,讓妳有了可以歷練的對象群;因為他們,讓妳有一處可以揮灑的空間;因為他們,讓妳有許多互動對話的機會。
主動自發的孩子,文靜乖巧的孩子,活潑聰慧的孩子,幽默風趣的孩子,急躁沒有耐性的孩子,溫吞怠惰的孩子,精力充沛的孩子,穩健會思考的孩子,愛繪畫藝術型的孩子,EQ指數高的孩子,溫文有禮的孩子,才思敏捷的孩子,憨厚靦腆的孩子,感謝他們,讓妳的實習生活豐富而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