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神州第一大佛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692
字型大小:

立冬後某晚,山驗派地理大師張雲盛先生寶駕光臨寒舍,攀登六樓氣不喘,可見高人吐納有術,謹致歉意,有失遠迎。來意命書大士宮兩幅對聯,敬領臺命,歡喜接受。因大師甚為忙碌,信徒候於門外,我又急著去廟口練胡琴,稍坐片刻匆匆揖別。此日幸會,偶談起金門建大佛之事,張大師善知廣識,窮究天人之學,在報中多次為此盛事,提出他專業建言,甚是肯綮。翌日,我翻出2000年大陸旅遊舊照,八十八米「靈山大佛」赫然在目,張大師心中的「金門大佛」,目標訂在百米,因緣隨喜之餘,容我以世俗之眼,為大佛貢 。

2000年夏重遊無錫,於錫惠公園拜謁我吳姓始祖泰伯公廟後,隨即進謁靈山大佛。靈山大佛在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小靈山,該處原為唐宋名剎祥符禪寺之舊址,焚燬於日軍,至今重建祥符禪寺,並興建八十八米高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名靈山大佛,號稱神州第一大佛。祥符禪寺建于唐貞觀年間(627-649),馬跡山裏人杭惲官至左將軍,歸田後捨山建剎。在長安時,杭將軍與唐僧玄奘交好。玄奘法師自天竺取經歸來,見秦履峰南麓地形酷似西天之靈鷲,即呼為小靈山,命弟子窺基(亦名乘基)於此開法,為慈恩宗第一世。

1997年十一月十五日,靈山大佛慶成開光,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盛事。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由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曾經建造香港天壇大佛);大佛的建築結構設計是華東建築設計院(曾經設計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所設計;大佛藝術造型由南京藝術家吳顯林負責雕塑設計,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相的記載完成,大佛立於蓮座,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半舉立掌,掌心向前結「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自然放下,掌心向前結「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胸前卍字代表萬德莊嚴。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修復祥符禪寺,建造靈山大佛,總面積四百餘畝,以南坡線為中軸,奠五階臺地,置九級浮屠。由下而上立牌樓、照壁、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佛立像,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左右兩側禪堂、僧房、配殿若干,靡不畢備。曲徑通幽,漸入佳境;層層推進,蔚為壯觀。其餘設施均依勢而築,各得其所,雲水勝境,相得益彰。「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尚有四個第一:神州第一鼎、天下第一掌、江南第一鐘、華夏第一壁。

中國的佛教歷史,在每一個繁榮時代,都會出現高度文明的藝術結晶,千秋萬代,歷久不衰。為佛立像,成就不凡,從雲岡、龍門到敦煌、大足等如今又有靈山大佛。在中國形成「東有江蘇無錫靈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壇大佛,西有四川樂山大佛,北有山西雲岡大佛,中有河南龍門大佛」,五方五佛屹立聳峙而相呼應。五方大佛歸納比較如下──東:無錫靈山大佛,1997年開光,高88米(銅製釋迦牟尼佛像立姿)。

南:香港天壇大佛,1993年開光,高34米(銅製釋迦牟尼佛像坐姿 )。西:四川樂山大佛,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高71米(摩崖開鑿的石刻彌勒佛坐像)。北:山西雲岡大佛,開鑿於北魏和平年間(460至471年),高17米(石窟石雕如來佛坐像)。中:河南龍門大佛,開鑿於北魏孝文帝,而主佛大盧舍那佛則建于唐朝咸亨三年(公元672年,)傳說是武則天的化身,高17.14米(石窟石雕大盧舍那佛坐姿)。

五方大佛有三古、二今,二今銅製,空心,內置佛堂、層樓;三古石彫,實心岩石。將來金門百米大佛的定位,與香港天壇大佛同屬南方,金門將取而代之,位於海涯之濱普陀山、南普陀,又增金門一殊勝之境,並將躋身為神州第一大佛、世界之最。金門大佛建築工法可引用二今新建銅鑄大佛,坯體是RC結構,再以銅鑄模塊拼貼於外層,結合焊接、打磨拋光而成。內置大佛堂,樓高三十層,援階昇登可以望遠海,可以空中無色。

香港天壇大佛座落大嶼山海拔520米木魚峰頂,寶蓮寺旁,於1981年動工,1993年12月開光建造工程歷時12年。佛像高34米,重220公噸(像身便用了250餘噸銅和黃金4000多斤。),佛像坐在268級的圓臺上,佔地約6567平方米,耗資6,000多萬港元,當時號稱全球最大室外佛像。香港天壇大佛坐姿與八卦山大佛相同,是盤腿坐於蓮座,但是手印不同。八卦山大佛雙手托盤掌心向上,平靠下丹田;香港天壇大佛右手半舉立掌,掌心向前,「施無畏印」,左手平放膝上,掌心向上,結「與願印」。八卦山大佛高23米(七丈二尺)的如來佛像,當時號稱亞洲第一大佛。民國四十五年開工興建,五十年竣工。大佛以鋼筋水泥塑建而成,整體油漆一色,由蓮花座到佛頂共分六層,底層為小佛堂,拾級盤旋而上可達頂層。

巴西里約熱內盧的象徵是耶蘇山(Corcovado),本稱駝峰山高710米,位於蒂如卡市森林公園內。山頂有耶蘇十字架像,故稱耶蘇山,耶蘇塑像著長袍張開雙臂如翅,線條簡單,遠看像十字架,豎立峰尖,在里約各個角落都可看見。耶蘇像是法國贈送,頭和手在法國製造,分別由船運至里約。全部工程歷時五年,於1931年建成,塑像高30米,重1145噸。宗教不分東西都希望塑造宗教藝術宏偉景觀。

幾年前,副總統謝東閔手被炸之後,邀雕塑家何恆雄與幾位台大電機系教授來太武山勘查,想仿造美國黃石公園,利用岩壁刻出美國歷史有名四位總統的大頭群像(菲律賓馬可仕的頭像也刻在他故鄉的岩壁上,為德不卒,人亡像毀),當時想在太武山花崗岩上刻上國父及兩蔣的頭像,可惜因工程艱鉅費用龐大而作罷,否則今天太武山豈不又多一勝景?世界級的勝景與金門擦身而過。今年金門盛事,9.9米石雕媽祖像在料羅灣安座,基座3.23米。媽祖像裙拖六幅瀟湘水,莊嚴肅穆,造型優雅,雕工精美。個人愚見,近看基座稍寬而不妥,可以高不能過寬,方座的四方巨大硬角破壞雕像柔和升騰的美感,與貶低了崇高雄偉的氣勢。基座可與佛身一體成形,或石分兩色再組合,整體上要纖穠合度才更具美感。近來我常從斗門登山古道上山,途中休憩,坐看雲起。凡夫肉眼所見,電視轉播塔矗立在稜線上,塔尖標高293米(太武山標高253米),塔身大約60米,約二十層樓高,不是在太武山最高點上,但也夠壯觀。是立佛的好位子,但總不能趕走轉播塔,也不適屈佛於塔旁。自古塔峰豎立之處象徵文筆,轉播塔真是大手筆,文筆所照之處主一時文風,盛一方文昌,轉播塔更有上應天象,下開文運的功能。附近重建的倒影塔隱沒在樹叢間,從山下仰望,不努力尋找還看不到這枝小牙籤。另兩支文筆是文台古塔,及重建的茅山塔,地勢並不高,在明興當年裸露的岩盤上也許是很明顯的地標,如今被樹影奪去光采。在城北我家六樓後陽台西南向,還隱約可看到茅山塔的纖影,不知這枝小文筆有沒有「照顧」到我家,但我知道現在這個方位是坤卦,不當我運。

太武山上的雷達站似乎是太武山最高點,標高253米應在此處,立佛最理想的地點,位於海印寺龍邊高峰上,俟時局變遷,等機緣俱足,撤軍迎佛。立佛淩絕頂,一覽眾生仰,全金門都可以瞻仰得到,環島四海可遠望得到。張雲盛大師特別屬意島東北角金龜山,金龜山固然是風水寶地,曾發掘貝塚古遺址,六千年前就有人居住,諒必是個好地方。自古道:「有山有古寺,無寺無名僧」,自古名山僧佔去,金門自古是佛地,大佛為何不在仙山海印巖佔一席之地?讓佛的智海湛然印象在眾生的腦海之中。哪一天太武山變成耶蘇山,也不無可能,萬聖歸宗,共同普渡金門,也是天降厥福,有何不可?還是希望讓太武山能夠再增高一百米,立佛太武第一峰,不生不滅,永離諸趣。金兀朮將軍百萬下江南,立馬吳山第一峰,帶來多少殺戮?金門走過烽火歲月,血痕斑斑,祈佛普降甘露水,洗清罪愆,回歸淨土,願如無塵居士張奇才大師所說:「金門有佛,海印無塵」。

今夏絲路之旅過敦煌,去夏登峨嵋金頂,知佛不在洞窟潛修,即在絕頂廣寒處發無量光。中國歷代佛窟的宗教藝術是多少智慧的結晶,也是藝術的寶庫,所以金門大佛不能蓋得太低俗,應該朝向藝術最高領域走。待機緣圓熟,太武坑道、擎天廳能夠穹窿大啟,也許可把兵窟武庫成就仙山梵洞海印佛窟之聖域,以接續敦煌如來璀璨的家業。有人興佛有人滅佛,日軍因僧人掩護抗日志士,殺僧毀佛,燒了祥符禪寺。2001年三月阿富汗塔里班摧毀巴米揚省中部梵衍那石窟寺院與佛像,神學士民兵是以火箭砲瞄準五米三的無頭巨佛,佛窟建於三至七世紀摩崖,經四、五百年的營造,人類古文化遺產就這樣被摧毀。自己作業自己擔,興佛者功德殊勝。

以上舉出諸多數據與實例,俾供將來參與興建金門大佛執事諸公參佐,或茶餘飯後以資談助。金門立「神州第一大佛」尚不見眉目,孔需天文鉅金,光靠島民添緣隨喜,十年也買不到大佛的一根指頭,有心人士宜善加運籌。嗡阿吽!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