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來去花蓮看無毒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容英。
點閱率:596
字型大小:

第六站瑞穗牧廠,在電視上統一集團所生產的瑞穗鮮奶就產在這裡,想像中的和看到的是有落差,其鮮奶每天清晨四點取奶,在早上七點運到台南統一工廠加工,其鮮奶品質讓牧場主人自豪,因符合國際WTO標準質,在早期牧場主人本是養肉牛的,後來在花蓮發展,當時花蓮以種龍眼和木瓜為大宗,此地他在三十九年前買地,但有一次和農民喝酒,遇到颱風,導致農民因為酒醉無法及時搶收,那時每戶損失八十萬,其內心深感抱歉,就想什麼可以不怕颱風,損害最少,什麼不會被風吹走,就有人說沒有看過牛被颱風吹走。就養乳牛吧!要養乳牛時到美國買牛,但不會養,一頭一頭死掉,沒有養過乳牛而貿然從事,大家都笑他,但他自豪地向其他牧場主人講:『花蓮好山、好水、好空氣,牛吃的是草,生產出來的牛乳就是好,為什麼?在高雄生產鳳梨,用鳳梨皮養牛,擠出的牛乳是鳳梨味,百香果皮給牛吃,擠出的牛乳是百香果味,都收集在一起是什麼味,變成是雜味,花蓮的就是草味濃,就產在瑞穗,造就市場優勢。』這展現出花蓮人的執著。瑞穗牧場在九十年轉型休閒牧場,在後面是養牛場,因怕污染消毒問題(口蹄疫或其它疫情傳染)所以不開放,開放就在休憩區,來這喝杯鮮奶,看看牛或是被牛看。其牧場共養三百頭,生產三十噸鮮奶,都供應『統一瑞穗』處理,這裡只賣鮮奶和自己作的牛軋糖,別的地方不賣,只有來這才吃得到,才買得到。花蓮瑞穗牧場沒有什麼硬體設施,只有二排黑板行道樹,幾隻鴕鳥、幾隻牛和一大片草地,只有一個賣場和樹下一排露天咖啡座,但也造就觀光人潮,真是不可思議,廣告的效益如此豐厚,但此處廣闊牧草青青翠翠,空氣好,倒也清幽。如果有空到花蓮,注意花蓮溼度比金門高,回來金門較乾燥,眼睛有點睜不開。

第七站是修行者所營造瑞穗有機生態農場:::位在台九線旁小路,彎彎的進入,生態農場成員都是修行師傅::每天除了念經外兼修行務農,也在傳達『從事有機農耕不只是在吃,心靈上也要寬恕。』我們愛這片大地,把清淨大地留給下一代,未來的歲月很漫長,不要氣餒,要相信把土地變成無毒,你才真的沒有遺害子孫,因為有機使人感動。當時引自中央山脈,水管接出上百公尺,為得純淨水,讓青菜吸取天上水,種的土地卻在鵝卵石纍纍的地表,每天修行,師傅夜晚都在搬石頭,讓地便於耕作,但石頭撿都撿不完,經過二年還是沒收成,只好放棄,使用客土的方式種植蔬菜,由於先天條件不足,早期可收成作物,只有絲瓜、苦瓜、花生,到處光禿禿,農場住眾不多,耕作異常辛苦,在花蓮,有颱風十個有九個會登入,我們造訪剛好是龍王傾力橫掃後,師傅還是拿出僅有的收成和我們分享,農田四周已無法收穫,但是吃在口中的「青椒」是如此甜美,柚子更異常香美,讓人嘗試無法忘懷:::園區內蟲害氾濫,使用肉桂樹趨避,也在田邊養草,讓捕食性昆蟲有住的地方,使生態自然相剋。我們寧願吃蟲剩下較不雅觀的蔬果,來保障我們的健康,讓大家吃得安心,吃得健康。其廣義的有機,不只是沒有農藥的蔬菜,還包括生命、環保、生態、心靈的尊重,真是一群會感動人的修行者。阿彌陀佛。

第八站花蓮糖廠再出發,於日治時代到國民政府年代,生產糖業繁華一時,但也避免不了時代所淘汰,以前員工宿舍已空空閒置,隨著觀光休閒轉型變成富有日式風味的民宿,在旁小火車頭已生鏽,用雨棚遮了雨,見證引領風騷到洗淨鉛華。聽說這有個員工戲院,我們沒找到,只看到一個大水池,池中有大鯉魚、錦魚,紅紅、白白、金金、斑點紅,黑色墨在池中點綴著,探聽之下,糖廠光是假日賣魚飼料,可年收百萬之譜,真是神奇。支仔冰棒,要吃前,請先買票,再換另一邊領冰棒,口味眾多,在旁有一賣場賣台糖蜆精和台糖加工產品,也有在地開發醋,小米酒,廠家擺設真多,包裝一個比一個更精美。在池邊也有阿美族姑娘設計現代阿美族風味服飾、頭飾和原住民帽子,說真的身為爸爸媽媽一出門就會想帶一些禮物,補償這幾天沒有和小朋友相處…也真感動,天下父母心,想子要忍耐哦!

第九站馬太鞍溼地生態園區,『大家在此都開懷離去』是什麼魅力。馬太鞍為阿美族的發源地,族人並不住這,而是住在溼地西南邊和這有些距離,以往是阿美族人涉水種植稻米之地,因出入不方便,在此都會築臨時居所,就如現在所稱工寮,現在有一百六十二公頃的溼地和金門古寧頭雙鯉自然中心不同,為內陸型的溼地,早期水深,人不好靠近,以牛車進入,種植稻米,較沒有人為開發,為阿美族的私有地。區內種荷花、筊筍和稻米等。園區解說員陳先生在檜木營造的歐式木屋展場中為我們說明『馬太鞍』的名稱由來,馬太鞍是阿美族在生長河床採集灌木上的實用莢果,取阿美族音『馬太鞍』因為吃後多生『男子』,所以也稱『生男之豆』,以往為野生,現在也有種植再銷售。展示館中有畫出阿美族在清澈溪中,如何補到魚,也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寶貝技能,古人說『水清則無魚』,故在清水捕捉不易,但阿美族捉魚法很特別『幫魚蓋房子』,在四角區塊水田中,分三層蓋房子,下層使用竹子、竹子節要打通,使竹子中空,要給無穿衣魚住(如泥鰍),中層以樹木作架子,用樹枝排在空隙給蝦子住,上層以樹葉當棉被,是給穿衣服的(如羅漢魚)分三層養魚,吸引魚族居住,要捕魚時,在水入口和水出口分別堵住,再分層拆房子,捉魚,補好魚再分層蓋房子,再放水,出入口暢通。天然補魚法很環保,也認真觀察大自然的律動(阿美族)真是大自然觀察者和環保家。在園內野薑花開,解說員拿起花萼,放在嘴上,像親吻戀人般吹起笛聲。野薑花瓣嚐起來像哇沙米生菜沙拉口味,有點辣,但很爽口,園中繞一圈心情真愉快,還好有一群對大自然和祖先寶藏用心保留而存在,才有這片人間樂土,千言萬語道不盡。前人種樹後人乘涼,以後更有人體會更深,在此沒辦法以言語寫下感動。我們是否接得下改造金門農業轉型重責大任,是責無旁貸還是匿跡銷聲?

第十站志學農場,是陳長宏先生經營的,在有機概念和無毒觀念都很正確,生產作物除蔬菜外也用網室種木瓜和草藥『刺五加』的栽種很有名,台灣的刺五加在東半島很出名,可作茶包,但其為涼補,大陸『刺五加』屬溫補,在屬性和功用不同,在有機栽培技術方面,陳先生說有機材料可分為有機肥料和有機質,由於分解供植物吸收速度慢,轉作有機二到三年後成效較好,其肥料有三種氮、磷、鉀,供給分為葉、莖、果實各階段所需,農場所用磷為『來自鳥糞』,磷鉀肥來自草木灰,至於病蟲害儘量採生物性防治法,利用天敵來控制,如應用煙草液、無患子液,苦楝油中的生物鹼,或利用十五天用的寄生蜂和蘇力菌,也使用苦茶粕、篦麻粕等防治地下害蟲,其種植任何作物,要適地適種如沙質壤土以根莖類為佳,但回收時間比較慢,北部生產以葉菜類為主,其生產作物以契作供給為主,包裝方面有定額包裝和不定額包裝或散裝來供應。另外土太溼就有菌和病,故要通風、遮雨來防治,土太乾就有蟲害,防治要通風,在有益菌數量均衡,這三種是注意事項,也值得觀察作物情況事先預防。在耕地要建立(一)土壤分析基本資料。(二)改善問題土壤。(三)土壤採樣。也要對土壤充分了解。到志學農場,主人很有學問,下次一定要在和他請教。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