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陶然歲月─六十還曆回顧展

發布日期:
作者: 呂榮和。
點閱率:613
字型大小:

我自幼隨父親學習「糊紙手藝」,承襲父親學得嶺南風格的民俗工藝技巧,常常參與婚喪喜慶所用的紙藝製作,如龍獅燈、北斗星君等,無論人物、花鳥、風景或建築,無不獨具風格。十九歲那年,因手藝精巧的緣故,得以進入金門陶瓷廠擔任彩繪設計、書寫繪畫等工作,由於經常有創新的觀念,並使傳統圖案呈現新的風格。我在各種場合常常說一句話:「要讓泥巴聽你的,不能讓你聽泥巴的。」個人也常常告訴陶藝同好:「手拉胚千萬別看上它,否則就會迷上它一輩子。」

由於我個人長期對中國文化造型的鑽研,尤其在歷史建築的潛心研究,從建築上的磚瓦、樑柱、飾物揣摩古風,影響此後在大茶壺、佛教、歷史人物及花瓶等創作,民國六十五年於金門創設「金鼎窯」期間,作品以保存當地人文素材為主,將金門開發史上的人物和生命禮俗做為題材,燒製具金門特色的陶藝品,期許金門陶藝特色能發揚光大。

民國六十九年金門縣政府修建金門民俗村,當時負責修繕設計的邱錫勳先生曾多次邀請我參與規劃施工,民俗村的建築和牆上彩繪,最具嶺南風格,如四合院頂的燕尾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民國七十年我毅然決然來到陶藝風氣鼎盛的台北縣,由於專業手藝受人讚賞,也同時參與多項廟宇修繕工程,而後又將嶺南工藝風格,融入於陶藝的製作技術,並將之生活化與情趣化,在傳統陶藝界中另闢新境,作品造型和鶯歌陶藝大大不相同。我常將陶藝融入建築、人物、神像、山水、花鳥、家畜等造型中,並嘗試透過獨創的燒窯技巧,其作品呈立體型的連接,因為不同胚土相連,造型又不相同,火候經驗若不足,很可能前功盡棄。

民國七十年我舉家遷居至台北縣新莊市,隨即設立「唐山陶瓷廠」,仍然不能忘情於民俗陶藝的創作,曾嘗試將陶瓷與國畫結合成一種新的創作形式,讓國畫立體化,賦予繪畫與陶藝嶄新的生命。直到二十年後,於民國九十年又遷往台灣陶瓷的故鄉│鶯歌,成立「陶源民俗藝術館」,繼續專心從事陶藝創作的傳承工作,在庭園造景的陶藝創作著墨甚多,希望經由陶藝作品將田園流水景色,融入家居生活中,以提升生活之品質。

近年來所創作「陶塑國畫」作品中,將陶塑、水墨、書法之美融為一體、雅俗共賞的獨特創作風格,不僅可以提供金門本地藝術創作者新的思維,也為國內藝術界開創了新的視野,賦予藝術品另類生命。

金門是我永遠的家鄉,個人沉潛「陶然歲月」數十年來,家鄉情懷則隨年齡年長而更形濃郁。因此本次展覽日期預定於九十五年四月十五日至五月四日假金門文化中心展出,特別以「陶然歲月─呂榮和六十還曆陶藝展」為創作主題,除了要積極凸顯金門鄉情的美學,亦希望呈現一種兼具內涵與外在、傳統與現代的陶藝美學,並期望從回顧過去的創作經驗,重新再出發。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