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片羽〉李錫奇秘密身世浮現了許鴻文唐敏銳中台出家
●李錫奇向壹週刊解身世之謎
國際知名藝術家、剛完成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七十‧本位‧李錫奇—走過台灣現代藝術五十年」大展的李錫奇,終於對外透露一段隱藏了半世紀的身世之謎,在金門鄉親、藝文界間引起震撼!五月十一日出刊第二五九期《壹週刊》的「非常人語」欄位,〈砲火下的炫爛—李錫奇〉為題,達五頁篇幅描寫李錫奇「當他用噴槍、用黏稠的漆料,不斷創作出色彩絢爛的作品,底層卻往往是一團鬱黑。畢竟,他經歷過的時代和人生都太殘酷,砲火隆隆的記憶一直還在。」這篇由王錦華撰寫、李智為攝影的精采圖文報導中,李錫奇首度勇敢地向外透露一段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身世,他說:「其實我是抱養的。就在我家剛剛發生不幸的時候(祖母及姊姊遭逃兵槍殺),有一天,一位婦人跑來認我,說我是他兒子。那一刻,我只想到我家裡,我母親怎麼辦?在那個最艱困的時候,他們還是養我、教育我,我一直哭,不願承認、不願背叛我父母。」文中,李錫奇亦追憶來台灣教書期間,生母又派人來找他,他還是不願相認,後來也知道兩個弟弟也是從不同家庭抱養來的,只有一九五三年農曆七夕在吳厝村遇害的姊姊李金珍是父母唯一親生的女兒,這等於一家四姊弟,分別來自四個不同的家族身世。李錫奇過去始終不願公開他的身世,就是怕養育他的父母傷心,如今,生父母、養父母皆已過世,他自己已走到了七十之年,原本要等到個人傳記出版時才公開的身世,提前在七十大展後曝光;據了解,李錫奇是出生在金門東半島一個吳姓聚居的漁村,因吳家清苦,出生不久即被送養到古寧頭北山經營金源商號的李家,受到良好的照養。《壹週刊》有一段對李錫奇生命、創作歷程的動人描述:「……當年那個為自己身世哭泣的小男孩已是滿頭銀髮的老畫家。於是忽然懂了,他的畫不論多麼鮮麗的色彩,底層總是那麼磅礡深沈、一團黝暗深重的黑,他明明血壓高不能多喝酒,回到金門,卻把高粱酒當白開水喝,也許醉了比較好,畢竟時代和人生都太殘酷了。」
●董皓雲不宜遠行藝博會缺席
為期五天的第十三屆「二○○六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五月九日在台北華山文化園區熱鬧溪幕了。此次金門文化局以「驅山走海—金門寫生聯展」為主題參與展出,十位「驅山走海」畫會成員,包括李苡甄、唐敏達、洪明燦、洪永善、楊天澤、汪聞賓、張國英、楊文斌、顏國榮,各別從金門、台北趕抵華山風雲際會,獨缺一個董皓雲,原來他五四當天原欲啟程自金門飛台北,母親以當日不宜遠行而作罷。一九七一年出生的董皓雲,此次展出他獲二○○四第五十八屆全省美展油畫類第一名作品〈泊岸之歌〉,新竹師院美勞科畢業,任教中正國小,亦是金門管絃樂團首席的董皓雲,多才多藝,是金門被看好的中青代畫家。
●翁明哲翁明崖繪畫各擁天地
一九七二年出生於金寧盤山村頂堡的翁明哲,一九九一年十九歲時即以油畫作品摘下台北市美展、高雄市美展雙料首獎,一鳴驚人。國立藝專西畫組畢業,留學西班牙獲藝術碩士的翁明哲,著有《紅色橄欖》一書,二○○六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翁明哲的最新創作亦在當代藝術展區展出,並成交了一件作品。小翁明哲兩歲的弟弟翁明崖,也是深具潛力的畫家,曾獲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素描大賞第一名、全省美展水彩優選等,今年將從台北藝術大學藝術所畢業的翁明崖,畢業美展作品已在台北華山文化園區登場。
●續美玲行將誕生第二本文集
久未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露面的續美玲,五月十三日自金門飛台北與文學老友會面,透露她的第二本書已在整理中。出生於基隆的續美玲,因早年叔夷(趙伯齊)任《金門日報》總編輯時的邀請,即有作品在《正氣副刊》發表,使用過的筆名有「書亞」、「曉芃」、「凌雨琳」等,後來定居金門,並於一九九二年結集出版第一本文集《花崗岩島的戀人——續美玲綠色書簡》繪畫、文學,皆有相當造詣的續美玲,並未中斷寫作,只是發表得少,即將出版的新書,讀者可讀到她沉潛多年的風格蛻變。蟄居後浦城模範街的續美玲,欣喜於《浯江副刊》的轉型,她與一台灣嫁至金門的摯友每天品頭論足《浯江夜話》專欄筆陣,又從《藝文片羽》尋找文友的訊息,成了生活中的一項趣味。
●許鴻文唐敏銳中台出家因緣
五月十一日的金門縣政府主管會報中,甫自澳洲訪問歸來的縣長李炷烽,特別提到他讀到近日《金門日報‧浯江副刊》顏炳洳、洪進業的文章,心有所感,特別是五四那天顏炳洳的〈德先生‧賽先生‧大佛‧大橋〉,李縣長認為宗教信仰有討論空間,譬如中台禪寺,在信仰層次上,也成了埔里的重要景點,帶動埔里的觀光發展。罕為人知的是,南投埔里的中台禪寺,不止吸引參拜人潮,也舖了一道十多位金門人的出家因緣路。一九六九年出生於後浦、文化大學美術系畢業的許鴻文與一九六四年出生於後浦南門、台北藝術大學畢業、暨南大學中文碩士唐敏銳,都在惟覺老和尚的感召下,先後在中台禪寺出家修行,出家多年的許鴻文法號「見涅」、去年出家的唐敏銳法號「見諶」。兩位金門優秀的藝術家,許鴻文未出家前,一九九三年曾返鄉利用遍佈農田的反空降樁完成〈蝴蝶傘兵〉裝置藝術,轟動一時;唐敏達胞弟、書法造詣深厚的唐敏銳,太武山倒影塔重建碑誌的書法字體即出自唐氏之筆,未出家前的二○○一年亦為中台禪寺新建全體建築觀音殿地藏殿書經文共五部經典兩萬一千餘字,並為該寺全體金頂設計圖形六波羅密佛陀本生故事壁畫。昨(星期日)的《浯江夜話》專欄,黃克全的〈寂寂江山搖落處—不要哭、不要笑,只要理解〈文中,描述他與唐敏銳的一段人間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