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沙美萬安堂傳奇故事蕭本陣向王爺借燈油

發布日期:
作者: 吳秀嬌。
點閱率:1,627
字型大小:

位於沙美老街內的萬安堂,不僅歷史悠久,神靈顯赫更是遠近著名,是金沙地區居民的信仰重心,根據金門縣誌記載,萬安堂興建於元朝,奉祀宋朝吳本三真人,即大道公。故推測此廟已有七百五十年的歷史;而供奉三忠王(指宋朝忠臣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則是近百年來的事,據沙美耆老傳述,光緒廿一年(1895),沙美發生瘟疫,鄉人到同安馬巷蘇店三忠宮,迎張世傑王爺到沙美除疫鎮邪,起初供奉在沙美張氏祠堂,現與其他神祈一同供奉在萬安堂。

二○○四年清明節協助英坑修譜,滿肚子鄉野傳奇故事的英坑長老黃祖繩,看到了修譜人姓蕭,說起了長久以來,流傳在小浦頭的一個傳奇故事,與現有的族譜資料比對後,萬安堂的人文歷史乃向前延伸了四百五十年以上。

傳說明朝砂尾(今沙美)有一個書生名叫蕭本陣,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無奈家境貧困,白日要工作,晚上雖有心向學,卻苦於無錢買油點燈讀書。住家附近有一座廟奉祀大道公,十分靈顯,常有川流不息的善男信女來此祭拜,日久廟中常有沒燒完的燈油,蕭本陣乃向大道公祝禱借油,把油燈中的兩根燈蕊捻熄一根,倒出一半的燈油,連同燈蕊帶回家中讀書,他並向大道公許諾,將來功成名就時,將翻修廟宇,重塑金身,以回報借油之恩。

後來蕭本陣果然功成名就,所謂「當權勿負成功者,處世應為不俗人」,  熟悉小浦頭發展歷史的黃蘇源先生根據先人口傳,實際導覽當年萬安堂舊址指出,蕭本陣科考揚名後,實現當初對神明的承諾,不僅翻修神廟,還擴大宮廟規模,當年廟址在現今小浦頭自來水場槍樓附近,青青的草地上,尚留有兩塊約一百五十公分高的石柱旗竿座遺址,因滄海桑田,旗竿座已被青草泥沙掩埋了一半。至於何時遷到沙美萬安堂現址,目前尚不可考。萬安堂歷經多次整修,近代有記載時間為清同治十年(1871),由沙美張氏二房十九世張珪笑(1815~1896)重修。民國五十八年,又集資重修。因為這段淵源,每逢作醮慶典活動時,王爺一定要出巡到萬安堂舊址,以示不忘本。

故事雖是民間口傳,但蕭本陣確有其人,根據古榮蕭氏族譜記載,三世祖蕭彥定(1388~1452),住居金門砂尾:第八世蕭騰奎次子蕭本陣諱芳副,官任總兵,生於明朝正德壬申年三月廿四日(1512),葬地本鄉沙尾;在東蕭家廟立有【總戎】匾。因此向王爺借燈油的故事,應在明萬歷年初期間流傳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加上地方長老口述,顯示蕭本陣家族在沙美地區曾經風光一時。小浦頭一帶的黃姓居民,則是在清初由后浦頭遷移過來,因此部分居民在拜地基主時,一定先拜蕭君,以示尊重。

至於在沙美、小浦頭一帶的蕭家後裔遷往何處?據《金沙蕭氏家譜》及馬巷廳志記載,一支在「癸卯島變」時遷徙到漳州;另外據后園耆老蕭亞金先生表示,因為祖先來守墓,而定居后園,墓址在小徑旁的魯王墓前,墓主正是蕭本陣的弟弟蕭雲九,墓塋目前保存完整。又據本地鄉民指出,民國初年砂美還有幾戶姓蕭的人家,推測可能遷往南洋。

作為金門道教信仰的重鎮萬安堂,建廟的起源應與村莊的各姓氏遷徙有連帶的關係,推測應是隨著村民遷入而來。歷經滄海桑田,迭遭貧困戰亂的洗禮,已經屹立在金沙地區七百年,陪伴村民走過無數艱苦的歲月,曾撫慰無數迷惘焦灼的心靈,是歷代先民身心安頓之所。

金門民間的道教信仰極為活潑質樸、而又興味盎然,與民生關係極為密切,甚至可說是民間的主流文化,但往往被譏為迷信。殊不知有許多知名的學術機構,常以金門的道教信仰作為研究的題材。欣見本島有心人已經開始著手整理,將道教信仰形諸文字,這未嘗不是金門文化的自我覺醒。期望未來有更多關於萬安堂的史料故事,在有心人的努力下,能源源不斷的出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