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鼓崗一古寺四聖跡十二勝景

發布日期:
作者: 無名氏。
點閱率:703
字型大小:

第一峰背後即是大坪石頂,此石之石面頗為寬廣,村民常將此石面作為五穀曝曬場。民國三十二年日軍佔領金門期間,曾在石之西側構築工事,鑿洞十餘公尺方見其底,工程進行一半即奉令撤離,時隔數十年,其洞今已塌陷,唯留坑洞痕跡而已。土巾石山峰巒疊翠,若立峰頂古崗村一覽無遺,東南一帶之碧海藍天亦盡收眼底,真是近觀村舍小,遠看海連天令人心曠神怡,樂不思返。

 第一峰臨古崗湖為一平緩台地,名為「獻台」,與「觀音跳」遙遙相望,若在此地興建一座佛寺,並在「觀音跳」附近再建一塔寺,使聖地合璧,則善莫大焉。

此峰位處諸峰中位,故名為第一峰,至於古崗第一高峰,當屬村北石紫山系的杉頂山,其地勢高拔可觀測東南海面航行的船隻,山頂間又綠蔭遮眼可藏房舍人馬,民國三十二年日軍侵佔金門,便據此山地利,作為砲兵要塞指揮部,直到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砲兵指揮部歷經日軍與國軍數十年的相繼建設,現餘留有碉堡十餘座,其中日軍利用大塊岩石所開鑿的指揮部掩蔽體,後再經國軍修建,室內總面積已達數十平方公尺。其次即是國軍保羅部隊於民國四十八年所建造的安平堡,至今仍然保存得十分完整。值得一提的是一棵長在指揮部花崗石掩體上的鳥榕,歷經六十年寒暑的風吹雨打及乾旱摧殘,如今竟然盤根錯節,樹圍已達三公尺有餘,其枝葉已掩蓋住整個指揮部,若能將此處改建成虎山精舍,再增建金門雅石博物館,以及增闢九重葛花園,必能為古崗第一高峰添彩增色。本有碉堡曾留記一頁戰爭的悲歌,改建精舍則能化戾氣為祥和,讓金門從戰地的苦難中蛻變成佛國淨土。至於雅石,則是余如宋書畫家米之章愛石如命,深為石之瘦、皺、透、漏、醜、雄、奇等諸迷人因素所吸引,所以窮盡一生歲月,足跡遍歷浯島山海,學古人抱石為友以圖遠離塵囂,而略有收穫,復因同好慫恿而有共同成立雅石博物館以饗遊客之議。浯島雅石種類繁多,尤以花崗石、黑心石及玫瑰石具有質佳樸美,且所構成圖案模樣逼真,結構完整,紋路細膩明朗,確凡人物、山水、飛禽、走獸、奇花、異木皆渾然天成,當可登賞石藝術之殿堂,故敢於第九勝景中添館增物,為造福鄉梓略盡棉薄。

而董怡山先生所栽種九重葛盆栽,共有五百餘盆,皆選山採上材再予矮化整枝,造形古雅奇特,每值農曆四、五月間花開爭艷時,總是花團錦簇塞滿眼簾,煞是壯觀。除九重葛外,尚有鳥榕、七里香、翠米茶與紅丹等多種盆栽,皆匠心獨運,妙巧賞眼。以此奇花異木妝點勝景,當可添彩增色,讓遊客流連而忘返。

民國初年鄉人有鑒於教育之重要,乃商議創辦私塾,並延聘後浦陳為芳老師,借用董氏家廟充作課堂成立私塾。直到民國十年,僑領允耀先生率團返鄉探親,眼見故里教育落後,萬分感傷,待返抵僑居地後,便勉力馳驅,厲聲疾呼,積極籌募建校基金,鄉人相繼響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故能於同年初秋擇地興建校舍,而得於民國十一年落成啟用。古崗學校與董氏家廟毗鄰而立,是一棟中西合一的二層樓房建築,計有教室六間,頂樓中門橫匾大書「精勤」兩字,以作砥礪,走廊入口處上聯橫書「古岡學校」四字,左右對聯曰:「古博今通振興教育,岡靈水秀鍾毓賢才」,意在嘉勉師生,而此校教育有成,亦如佳聯所說。今古岡學校已走入歷史,只留原有校舍成為古岡第十勝景,讓人起思古之幽情。

第十一勝景「古崗洋樓」,位於大古崗之西界處,佔地六百餘平方公尺,乃僑領董允耀先生於民國十九年,延請旅星建築名師董天乞、董天補昆仲返鄉督工所建,是一棟純西式的二樓半建築,其頂樓牌面雕有洋樓主人之姓名、年代及圖章,手工十分精巧,室內防盜設施應有盡有,於二、三樓地板各設有射擊口,作為驅敵之用,防衛可謂十分縝密。此樓廊簷欄櫺皆見工巧,一磚一瓦都是匠心獨運,故能合庭園山水景觀,成一勝景。大樓曾經輝煌,如今年久失修舊觀失色,甚至有倒塌之虞,歲月摧堅拉朽,我輩應有警覺,常如惕勵!

古崗第十二勝景即是「古崗風獅爺」,談及風獅爺,得從一千六百年的金門歷史談起。西元三一七年西晉滅亡,瑯琊王司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官冕士紳百姓黎民有避難閩南者,有再渡海來金以絕後患,金門遂成避世之仙境。西元八○四年安史之亂後的唐王朝,由於失去隴右、河北、淮北一帶水甘草美的優良牧馬地,只好轉往第一大港泉州牧馬,因而設置了「萬安監」,並擇定五處牧區,時稱浯洲的金門島,即派遣陳淵帶十二姓牧人及四位部將前來牧馬。陳淵牧馬雖未及一載即罷廢,然而由於他率眾開闢草萊,化荒蕪成良田,金門方能開展一冊輝煌的歷史。唐朝以佛教為國教,陳淵來金牧馬,佛教自然也隨著陳淵的腳步傳遍金門,金門自古以來即稱為佛地,良有由也。

佛教以寺院為傳法處所,中土寺院前門喜立雙獅作為吉祥獸。金門佛地不僅是一句傳聞而已,金門佛地更是一頁史實,這頁史實寫明自唐、宋、明以來,金門到處都是佛寺;只可惜明朝末年倭寇侵犯邊界,不絕如縷,金門屢被侵擾,尤以明嘉靖三十九年(西元一五六○年)春天三月二十三日,漳賊勾結倭寇登陸金門料羅,盤據古崗,一路燒殺,遠至東北的官澳社,西北的古龍頭社,西南的後浦社,無地不被侵犯,前後共肆虐了五十餘日,這次全島性的災禍,村舍為墟,寺院全毀,僅剩寺前石獅依然立存。因倭寇燒村焚林,金門民窮風起,無力造林防沙,亦無力建寺護土,僅能膜拜在大難中依然保存完好的石獅,以求鎮風辟邪,這就是金門風獅爺之由來。

古崗風獅爺乃宋朝古寺所遺留,為金門島現今最古老之風獅爺,係取金門所產花崗岩雕鑿而成,面貌慈威並具,其形雄立頂天,手法精巧自然,可謂是金門諸風獅爺首選之作。古崗風獅爺是古崗第十二勝景,也是金門一大勝景,其能立足此地千年,當能見古寺之復建,亦能見佛法大興之氣象,更能見金門成為中國佛教五大名山之盛況。至於獅王曾作聲嚇退竊賊之神跡,且留給遊客有詢有問時,村民再細說分明,以增遊興。(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