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片羽》黃一農候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宋怡明李木隆研究金門報導
●黃一農金門首位院士候選人
這就像是一場學術的世界杯足球賽!從百餘支隊伍進入三十二強,再踢進十六強、八強。七月二日至六日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中,就要票選出新科院士了,金門出生的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黃一農,已從百餘位推薦人選中出線,入列三十八位候選人中,能否再從三十八位候選人陣勢裡脫穎而出、正式當選象徵台灣學術最高榮譽的中研院院士:不止海內外學界,金門人也高度期待選舉結果。一九五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出生於金湖溪邊的黃一農,父親黃菁華、母親許惠芳,由於八二三砲戰時年僅三歲的黃一農即已隨家人離開金門,因此黃一農不為金門人所熟知,甚至溪邊人也少有人知道他,黃一農卻始終認定他是金門人,堅持把身分證被誤載的出生地「台灣台北」改回「福建金門」,去年特地陪同父親二度回金門省親。清大物理系畢業,留美取得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博士,研究興趣為中國天文學史及明末清初耶穌會史,一九八七年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任教,黃一農於一九九一年即升等正教授,後來又當上人文社會學院院長迄今,期間捐出教育部國家講座一百萬獎金,成立「大愛還願獎助學金」,不立借據,凡經濟困難的學子都可提出申請,俟有經濟能力再還款,此一立意傳為佳話。黃一農在天文學上的成就,表現在「一九九五閏八月」那年,他指出「過去每位皇帝上任時,都會重編農民曆,例如目前很多人採用的萬年曆為清宣統皇帝時編纂的,仍可能有錯,並不完全可靠!」媒體引用他的觀點,而有「揮別閏八月,發現農民曆印錯了」的報導。著作豐富的黃一農最新作品為二○○四年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的《社會天文學史十講》、二○○五年清華大學與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兩頭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一心想為金門做點事的黃一農此次從百強中打入三十八強,與他同列中研院人文及社會科學組另六位候選人:朱雲漢、李壬癸、段錦泉、夏志清、曾永義、黃進興,各個有來頭,年紀也都比他長,能否成為金門第一位中研院院士,以及人文及社會科學組有史來最年輕的院士,就看七月初這一役了。請拭目以待!
●李宗翰哈佛大學攻歷史博士
金門也有人入哈佛讀博士了。金寧南山人,一九七三年出生的李宗翰,刻在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歷史博士學位,專研宋朝思想史。李宗翰的父親李明遼曾任職安泰銀行副總經理,,已退休,另有一公子甫從瑞士往西班牙發展途中。李宗翰日前返台,閱覽《金門學叢刊》,希望能多了解家鄉文史。李宗翰之前,金門籍台大生命所教授何國傑的女兒何貞妮曾就讀哈佛大學醫學院;金門人在海外取得歷史博士學位者,楊肅獻獲英國愛丁堡大學歷史學博士,目前任教於台灣大學歷史系,新著金門近代史,金門文化局已取得出版授權。
●宋怡明李木隆研究金門報導
始於一九九○年九月、終於一九九四年六月,橫跨金門解嚴前後,共發行三年九個月、四十六期、兩百餘萬字的《金門報導》社區報,停刊十二年後,最近又「熱」起來,美國哈佛大學東方語言及文明系副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myi)及《聯合報》駐金門特派員、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研究生李木隆,一西一中,兩人不約而同看上《金門報導》作為研究對象。一九六七年出生於加拿大,獲英國牛津大學漢學博士的宋怡明,二○○一年九月十一日與美國駐華大使丁大衛的兒子丁荷生一同出席金門國家公園的「金門歷史、文化與生態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始與金門結緣,至今忘不了首度來金門時碰上美國「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日,電訊不通,與他同下榻浯江飯店的丁荷生澈夜未眠與住在紐約雙子星大樓附近的弟弟遲遲無法連繫上,那驚悚畫面常駐記憶,越能感受身在海上仙洲金門的安全感、幸福感,此後六度來金門,並以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歷史為專題研究,二○○四年十二月,他又飛到金門,在江柏煒、楊再平及原《金門報導》社長楊樹清等人協助下,才湊齊一套完整的《金門報導》帶回美國整理、研究。趕在宋怡明之前,李木隆在銘傳大學應用中文研究所的碩士論文《解嚴前對金門報導發展之分析》即將殺青,可望成為第一本以解嚴前時間點金門媒體觀察的論文。一九六一年出生於金沙山西村的李木隆,一九七九年金門高中畢業來台,先後就讀世新編採科、東吳大學哲學系,一九八八年進入《台灣新生報》任國會記者,長達六年時間,看盡政海浮沈,也在立法院參興、見證、記錄金馬人抗爭戒嚴及《金馬安輔條例》制訂、修正、解除的過程,又在金門開放後的一九九四年五月十二日回到家鄉任《聯合報》駐金門特派員,並與同為記者出身的葉麗珠譜出好姻緣,育有一對雙胞胎,應也是他回金門在新聞工作外的另一項「成就」了;而坊間津津樂道的是,陳水扁總統在競選期間到金門山外拉票,一時尿急,趕緊向在立法院即已熟識的李木隆「借廁所」,是李木隆好心帶著滿頭大汗的阿扁到家裡「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