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揚州詩意濃
「白雲初晴舊雨適至,幽賞未已高譚轉清」是湖上草堂的楹聯在望,在湖上草堂前有棵銀杏已枯死,但淩霄攀其樹幹而讓老樹有了生機,稱為枯木逢春,比較讓我們稱奇的是堂院裡的湖山石,原被充當豬槽,有心人發現買回來,整理成了瘦西湖景。
我們沒走過玉版橋,只在堤岸邊上看一些學生畫著蓮花亭、白塔、釣魚台,也聽著小朱指點說著故事,五亭橋是為取悅乾隆下揚州,與北京景山五亭相輝映,在主亭四角旁各建一亭,亭閣巍峨,富于立體感,有天下第一橋的美譽,所以有「揚州好,高跨五亭橋,面面青波涵月鏡,頭頭空洞過雲橈,夜聽玉人簫。」五亭橋取名蓮花橋,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從上往下看五亭似朵蓮花,有人說當地早期有座蓮性寺,也有說此地湖中長滿蓮花,反正皇帝老爺高興就好,但美食愛好者的揚州人又稱四盤一暖鍋,最絕竟是白塔一日成,乾隆遊湖時,來到五亭橋說可惜少了個白塔,官史鹽商們為了討皇帝歡心,利用白鹽一夕之間矗立在湖畔,又怕皇帝下次造訪漏了底,就真的花了大把鈔票蓋了座比北京北海白塔還矮的白塔,點綴在瘦西湖上,更離譜是釣魚台,本是文人雅士吹奏賞曲的吹台,皇上愛釣魚,就改說成是釣魚台,逢迎拍馬順君意,忘了平民百姓愛雅樂。
信步走在花叢小徑,雖然遊人如織,卻不覺壅塞,因為有人坐船于悠悠湖面,有人則於涼亭閣樓,當然也有同我們一樣,尋花問柳,卻只能眼觀不可手摸,東瞧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