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揚州詩意濃
五亭橋如同金碧輝煌燦爛的大蓮花直立于湖中央,也難怪有詩云「春堤十里柳千條,如此風光入畫描,平視側觀都艷艷,瘦西湖上五亭橋」,心想著這些有錢鹽商,不只有銅錢味,更有儒商之氣,才能造就瘦西湖的美景,我自以為走在大家前頭,漫步花間小徑,陶醉在瘦西湖的無限風光,還是小妹大聲呼叫,原來人家都坐在湖邊一座小亭等我,真是糗大。
趕緊問這是什麼地方,二十四橋,不是二十四座橋嗎?怎麼是座玉石如虹的拱形橋,小朱說了二十四橋虛虛實實、虛實相生,到底是揚州的二十四座橋亦是隋宮遺跡中的一座橋,為了首千年前唐詩人杜牧的「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淍,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讓大家絞盡腦汁費猜疑,就建個二十四米長、二十四個步階、二十四個欄板、二十四個望柱不就得了,何況橋建得如此優美典雅,形如彩虹臥波的玉帶,也是攝影拍照的好景觀。
上了二十四橋,過了落帆棧道,就是熙春台,也就是乾隆行宮,我們未做停留,就出了西門,原來快十一點了,趕著上蜀岡大明寺,坐不到五分鐘的車就到了山腳下,瘦西湖的蜀岡碼頭就在前頭,綿延的丘陵不高的山丘,但高聳有七十三米高的棲靈塔就在山頂上俯視揚州城。
坡道平緩,拾級而上,兩旁盡是綠柏松香,上了大明寺前的廣場,東側牆橫碑嵌刻著清書法家蔣衡所寫著「淮東第一觀」,小朱考大家此「觀」字,怎麼唸,不就是道觀,唸第四聲,看清楚哦!大明寺是佛教不是道教,是唸觀光的觀第一聲,讚美此處為探幽勝境,是蘇軾與秦觀遊平山堂,秦觀詩云:「棟宇高開古寺閑,盡收佳處入雕欄,山浮海上青螺遠,天轉江南碧玉寬。雨檻幽花滋淺淚,風卮清酒漲微瀾,遊人若論登臨美,須作淮東第一觀。」西側牆則寫「天下第五泉」,我們都沒繞過去瞧個樣,因為它的字是臨摹天下第二泉。
寺前的大牌樓篆體字寫著「棲靈遺址」,還是三妹學過書法篆書,總算猜對了,牌樓後是正山門,刻著大明寺,佛教第一殿大都是天王殿,正中即是彌勒佛,為民間常說的布袋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