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揚州詩意濃
我最喜歡佛旁的對聯:「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相傳是朱元璋當了皇帝所撰,這麼富有人生哲理的對聯,想必也是當年當小和尚時太鬱卒,當上皇帝有感而發吧,每次參觀佛寺我就愛默唸看一下,今天才知是臭頭皇帝的佳作。
穿過山門,是大雄寶殿,我們是要去參觀鑒真紀念堂及平山堂,所以小朱也就大體介紹,其實大陸的佛寺佛堂內的佛像坐尊,形式上大都一樣,繞過佛殿長廊,跟著小朱來到「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前,碑文紀述為紀念唐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弘法,中日友好建交,特在鑒真和尚圓寂一千二百周年,在揚州大明寺建「鑒真紀念堂」,鑒真和尚為東渡日本弘揚佛法,歷經千辛萬苦,五行五止,百折百赴,在六十六歲高齡眼瞎失明第六次才東渡成功,其間有次遇颱風被颳到海南島,才沿路托缽輾轉兩年才回到揚州,其精神毅力令人偑服,怪不得日本人對他特別的尊崇,堂前的石燈籠是日本唐招提寺八十一世孝順奉獻「大明寺鑒真大和上寶前」,和「尚」它寫著「上」,而鑒真紀念堂是仿唐式,跟日本唐招提寺一樣,只是日本是七開間,鑒真紀念堂是五開間,因為寺院內有大明寺供奉佛祖。
我們真的走馬看花跟著小朱繞來繞去,原來時候不早已快中午了,穿過了上寫著「仙人舊館」八角形的門,為了去看歐陽祠,此祠是清光緒歐陽修的後人重建修葺,堂內正中央是歐陽修的石刻像,是其後人用錢疏通宮中內監,取得歐陽修的遺像臨摹雕刻,據說石刻像的鬍鬚刻得纖細入微,根根見肉,大有風吹欲動之勢,被視為神品,可是今日所見,鬍鬚是連一起的,據說是文革時紅衛兵揚言剷平大明寺平山堂,和尚為了保護它,用石灰粉平了石像,重見天日時已不再是根根細微,而是連成一片的鬍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