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伯說笑談之十三)一筆化三千
阿伯講了一個「會的人,一筆化三千」的故事。
很早以前,有江西人和福建人一起赴考,考試的題目是要你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三千字的考題,家住江西的考生以雙手拿筆在試卷上左右開弓的勤振疾書,福建的考生看到江西考生的表現很是驚怕惶恐,很慚愧自己不如人。有監考官的人走來走去,看福建考生一直寫不下去,就說「三字文」「孔大人、孔乙己、化三千………」這你沒讀過嗎?經監考官這麼一提醒就恍然大悟,「化三千」,所以就以「一筆化三千」的答案繳卷了。
江西監考人自己覺得家鄉舉人很厲害用雙手完成了三千字,以前所未有的超快速率完稿,實在了得。福建監考官則表示:厲害是厲害、頭腦還是較差些,阮福建這考生較
,他「一筆化三千」,而你們三千字寫了那麼久,我們三秒鐘就解決了,在旁的皇帝一聽,覺得說得對,福建舉子較靈活不會呆板。這件事情之後,江西那邊的人就對福建這邊的人不滿,故奏明皇帝說他們江西人要交賦稅,福建人為何沒交?之後,福建的高官表明「奏明皇上,我們福建的百姓都吃樹芼,樹芼本身鹹又澀」。福建官員之後就通知福州人十日內不可以賣地瓜,只能賣樹芼,福建官員找了一、二塊很漂亮的樹芼進貢皇上,皇上吃了後說這東西怎麼可以吃?再加上先前派去查訪的官員也報告說市場見到的都是樹芼為佐證,且福建官員在皇上面前痛哭流涕的說著:「我在這兒享著榮華富貴,而家鄉的老娘,在福建天天吃這樹芼,真是不孝啊!」皇上受了他聲淚俱下的申訴,就免了福建的稅收。這「一筆化三千」是要人的頭腦要會轉變、靈活應用、反應要快、不要死板之意。
阿伯提到另一則故事,有這麼一段話,你如何幫他加入逗號呢?「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
這故事是說,有一老人家只生了個女兒,早時,有這樣的習俗「有親歸親,無親歸堂」,而老人家的女婿很貪心,想得到丈人的家產,好在老人家的女兒很有遠見,在丈夫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她父親領養了一個名字叫「與」的兒子,平日派遣婢女照顧這位弟弟,且將弟弟寄養在別人家裡,不讓先生知道這事兒,等「與」這孩子長大了,父親還在事先寫下了遺囑交代「與」說,若是遇上清官來我縣內任職,你就獻出這張遺囑給清官看,等父親過世後,「與」就真的等清官上任才將這遺囑呈給清官看,且告訴清官說「我父親交代,姐夫想霸佔他的家產,若碰到清廉正官就交出這一張。
清官判案時,女婿說:我丈人交代「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所以財產是要給我的。而清官判為「家產交代與,汝女婿外人,不得干涉」,他的孩子與,才是財產繼承人。
所以說一字值千金,真的會嚇死人。所以無論如何都要勸人多讀書,兒子若長成講話太驕傲時要教訓、出門才不會吃虧、不可以不謙虛、不客氣、亂亂 ,有時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所以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教導,女生教了以後「捧人飯碗」(嫁人後)較快活,咱呣免提肝吊膽的才輕鬆。「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小孩學得一技藝,好過你給他千萬金,再多的錢總有一天也會吃光,坐吃山空的,這是阿伯交代的,他說工業社會裡「功夫在手,不出早晚」「瘦瘦魚江魚一水也會肥」時機輪流轉,好好拚、好好幹,「天公會疼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