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王老!●
傳說清朝有一位大將軍領兵在外作戰,不幸屢戰皆北,戰況緊急,亟需京師派兵增援,然報告戰敗請求增援的奏章卻難以下筆,令這位大將軍寢食難安,苦思一晝夜才初步完成奏章,反覆閱讀再三總覺不妥,於是遲遲不敢傳回京師。
因為清朝有條律例,為防止武將叛變,出征前一家老小接入京師居住,名為禮遇,實為看管,萬一將領戰敗投降,則滿門抄斬;即使戰敗被召回,也是死路一條。
麾下有位文吏見大將軍憂煩不已,自告奮勇願為大將軍修改奏章,只將內容「………臣屢戰屢敗,實有負皇恩,………伏請陛下增派兵援,臣當誓死滅敵………」改為「………臣屢敗屢戰,為不負皇恩、………」餘則不變。
沒想到奏章傳回京師後龍心大悅,立刻降旨派兵增援,並恩賜其家眷布帛財貨,最後大將軍也不負皇恩凱旋而歸。
☆ ☆ ☆
六十七年在國小教書時期,最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工友伯伯,當時工友多來自退伍軍人,即現在所謂的老榮民。當時台灣物質仍非常缺乏,壞掉的桌椅絕不輕言丟棄,全靠工友伯伯一雙巧手修理,不一會兒一張張堅固的桌椅又送回教室。
那時工友伯伯十分多才多藝,工作範圍也非常廣泛。從修理桌椅門窗、修剪花木、整理花圃、清掃辦公室、幫教師洗茶杯、泡茶,還要負責上下課搖鈴打鐘、維護校園安全,放學後巡視全校門窗及教室電燈是否關閉,早上要開啟校門,晚上還得值夜巡更等等,舉凡學校一切雜事,他都一手包辦。有些工友伯伯甚至以校為家,那種盡忠職守的精神,令人敬佩懷念。
某天清晨,一位糊塗同事誤喝我桌上那杯茶,特別跑到教室來跟我道歉,說「不好意思!誤喝了你泡的茶。」並讚美我的茶好喝,還問我茶葉在哪兒買的?一斤多少錢?
我內心覺得非常奇怪!我哪有自己帶茶葉來泡?我喝的茶跟大家不都一樣,都是工友伯伯每天早上替每位老師準備的。
第二天我特別提早到校,仔細觀察我的茶和同事有何不同。的確有所不同,我的茶色較清,味道較香,喝起來還有甘味;同事們的茶色較濁,沒有香味,喝入口微微苦澀。奇怪!怎會如此?令我百思不得其解。
解鈴尚須繫鈴人,問工友伯伯就知道。工友伯伯將我拉到一邊輕聲的說:「人人沒大沒小,一點也不懂敬老尊賢,直呼我『老王』;全校只有你最有禮貌,尊稱我『王老』。你的茶和校長的茶一樣,我特別為你泡的,喝就好了!別說出去。」
我恍然大悟,沒想到『老王』、『王老』兩字完全一樣,只是順序顛倒,就能產生如此妙用,究其原因,不過一字『敬』而已。
論語為政篇云: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孝養父母,心中要存敬,否則與禽獸又有何差別;對待尊長,同樣也要懂得敬,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敬。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必須先懂得尊敬別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我們疏忽敬的重要,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有時事情的成敗,不就在一言之間,差別即為敬與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