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北京
然而,那是明兒個的事兒了,提領行李後步出北京空港,年輕又美麗的導遊小姐:劉 穎已然等候多時了,再次清點人數以後,又登上了遊覽車,驅車直往晚上用餐的東來順涮涮鍋餐館而去,車行間,導遊小姐自是連串的自我介紹與行程簡介,言談中,我聽到了兩大重點,其一是前述所說的北京是我國的六大古都之一,自遼、金、元、明、清、乃至民國、中國共產黨,已歷七個朝代,都在此建都,歷時八百餘年,是目前中國大陸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國的心臟和神經中樞,現有設籍人口一千三百餘萬人,如果再加上流動、旅遊、會議以及公務人口,整整有一千五百萬之眾,而其面積之廣,則將近有台灣的二分之一大,聽說北京之所以能夠成為帝都,歷千年而不墜,那是因為鍾靈毓秀,山川秀美,是一處風水寶地,究其原因,乃因其前有照、後有靠之故也,所謂前有照,乃是北京前臨勃海,後有靠,則是背依燕山和太行山山脈,自然天成之地理形勢所造成的;再者,另一個重點則是國曆三月,初春剛臨,積雪尚未消融,春寒料峭,空氣依然冷冽,令人難當,所以劉小姐就向我們說了一段有關北京城和天候有關的典故,話說自冬至過後,北京人總要數九(以每九天為一個階段),其數法如下:一九二九不出手,因為此時的天氣實在太冷了,冷得人人都不願意把雙手從溫暖的口袋裡掏出來的緣故,三九四九河裡冰上走,因為大雪紛飛,經過大雪的洗禮,河面已經結上一層厚厚的冰層,其堅如石,人都可以在冰上行走和玩耍了,五九六九河邊柳條抖,這二九導遊小姐解釋時,我因它事而分了心,以至不知其原由,依個人的想法,應是積雪未化,而柳枝的綠芽初長,迎著微風輕輕搖曳,而蔚為奇觀吧!七九河裡冰缺口,此謂此時河上積雪初融,而出現裂縫與小缺口了,八九燕穿梭,此時節燕子出現在北京,向北京城報到了,最後的二九是這樣說的,九九加一九,黃牛滿地走,此時,春耕開始,農家忙了起來,黃牛兒拉著牛犁,在老農的吆喝聲中行走在山野之間,多有趣又容易記的風土民情呀!朗朗上口又久久不能忘懷;車至餐廳,準備好好享受今天的美食——涮羊肉,聽說涮羊肉是最受北京人歡迎的冬令美食,而東來順是一家具有傳統風味特色的老店,當罩著長煙囪的火鍋出現餐桌時,還真讓人有思古幽情的感覺,這是一家清真館,只提供羊肉和牛肉,而不提供豬肉,來店的客人幾乎都是品嚐甜美的涮羊肉的,它的羊肉切片切得薄如紙張般的剔透,一下鍋之後,肉色立變,肉質細嫩鮮美,不但沒有羊腥味,也沒有筋絲夾雜其間,讓大家讚不絕口,一盤接著一盤上桌,直至肚漲,無法再下嚥為止,餐後,車行夜宿旅館(金橋國際公寓),結束這舟車勞頓又令人充滿美好回憶的一天,我要進入夢鄉去了。臨睡前聊作小詩一首如下:
再見鷺島
心潮澎湃湧我胸,神州浮沈夢魂中;
圓夢五度故國遊,千山萬水不改衷;
鷺鳥展翅翔萬里,志如鴻鵠凌長空;
浯島風華何時展,他山之石錯可攻。95.03.05
貳、紫禁城的真假二帝
凌晨三點,稍事盥洗過後,就趕快撲向臥床,準備好好的入睡,以儲備明兒個旅遊的動力,然而,心潮依舊起伏波動,再者,室外雖然是零下三度左右陰寒乾冷的天氣,可是室內卻是悶熱乾燥異常,讓人悶得口乾舌燥,頭昏腦漲,令人非常難受,唯有再次起床,將電暖器轉到最小,才在起了又重睡的情形下入睡,經過這幾番折騰,已是凌晨近四點了,正熟睡間,晨喚的電話鈴聲卻已經響起,才不一會兒的功夫,已經是早上六點半了,好夢方酣被打醒,我仍懶洋洋的賴在床上,直到七點時分,才匆匆起床盥洗更衣和到一樓用餐,幸好,距離八點出發時間尚有一段空檔,抓緊時間,趕忙走向室外抽根飯後煙兒,也順便親身感受一下北京城初春的早晨,究竟是多麼的寒冷,以決定穿在身上大衣的輕重厚薄,就這一根煙兒的時間裡,我身體的感覺與心裡的感受,由初時的還能忍受,到愈來愈感覺寒氣逼人,愈來愈感受到寒風是如此的刺骨,在冰雪初融,微風吹拂之下,竟是如此的冷冽,令我這大漢抵受不住,因此,我乖乖的換上了厚重的外套,圍上了圍巾,戴上了毛帽和手套,以迎接北京城的初春時節。
八點一到,遊覽車準時出發,導遊劉小姐照例對於今日的行程稍作簡介,本日的旅遊重點包括名聞遐邇的天安門廣場、人民大會堂、紫禁城、景山(煤山)、北海公園、清朝的大貪官和珅宅第(後來為該朝的恭親王所住,所謂的恭王府),以及北京胡同等處皇宮大院和古蹟名勝;車行間,自導遊劉小姐的介紹中,我的腦海中對於北京城有了一個簡略的影像,北京城的建築與道路網之修建是以天安門為中心,依此中心點,以圓為構建方式,逐層向外擴展建築,依次往外延伸,就如同射擊標靶一樣,計分六環建築與道路,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記得第一環有三十餘公里,而最外的一環,所謂的第六環道路,則有好幾百公里之長,聽說驅車三個多小時仍不能繞完吶!車行近四十分鐘,終於抵達北京的最中心點——天安門廣場前,同行的伙伴們個個懷著興奮又急切的心情魚貫下車,舉目望處,只見天安門三層建築的門樓,高大雄偉的杵立在那兒,紅色的城牆,黃色的琉璃瓦,予人莊嚴神聖的感覺,門樓上方一幅毛澤東的巨大肖像,高高懸掛其上,邊走,導遊劉小姐邊依週圍的景點建築解說著,廣場的面積非常的大,其地面均以可站兩個人的地磚舖設,如果每塊磚都站滿兩個人,整個廣場總計可以站上一百萬之眾,其大可想而知矣!廣場左右兩側各有一棟三層樓高的白色建築,左側即是著名的人民大會堂,會堂的中間建築為可以容納萬人的會議室,會議室的右側為招待外賓的國宴廳及會議期間與會人員的餐廳,同樣亦可容納萬人同時用餐,而左側則是所謂的國家主席胡錦濤、總理溫家寶及各省駐中央的辦公處;廣場右側的白色建築,則又分為左右兩區,左區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右區為所謂的人民解放軍軍史館,館前警衛林立,管理嚴密;經過導遊小姐一番介紹與參觀瀏覽後,大伙選擇在門樓前適當的地點,拍下第一張要錢,但是可以選擇要或不要買的團體合照;此期間,我發現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就是當導遊小姐解說的時候,總會發覺有兩位不是本旅遊團的伙伴,年約三十到四十來歲,穿著整齊,外表光鮮亮眼的男子也在隨團跟聽,剛開始時,我並不以為意,以為是其他的遊客,只是每到一個新的定點,總會看到他們倆,趨前附耳傾聽的樣子,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最後經與伙伴一聊,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大陸的公安人員,就像台北的總督府前廣場一樣,夾雜在遊客與群眾之中,監視著各個導遊的解說是否偏離主題,旅客是否有異常的言談與舉止,難怪導遊小姐臨下車前千交萬代,在大陸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要談六四與政治,否則人不見了她可不負責喲!
走進天安門內,真正的紫禁城,皇宮大殿呈現在眼前,其金碧輝煌、高大宏偉、雄渾巍峨,令人望之儼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不愧為皇家帝都,由於面積十分廣大,其建築號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舍(四柱為一房),所以僅擇其重點,依其建築的中軸線逐次前進參觀,紫禁城內外原有九門,故設有九門提督之職,而目前僅餘三門,分別為正陽門、端門和午門三門,皇城規制原劃分為外朝與內廷,外朝從午門起,包括太和門廣場、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等,而內廷則從乾清門起,包括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是帝后居住、處理政事和大婚的殿宇,東西兩旁為后妃居住的六宮,後為御花園,這一路遊覽下來,真是令人嘆為觀止,也才體會封建皇朝至高無上的權威啊!在參訪期間,行經乾清宮前廣場時,其鋪設的地磚由於年代久遠,歷經雨雪風霜的侵蝕,與人們的踩踏,已經呈現高低不平與剝落斷裂,個人隨性撿起了一塊長近三公分、寬兩公分的磚石置入口袋中,期望時時與古物相聚相依,睹石思時,而生思古之幽情矣!越過神(玄)武門,來到了皇帝遊獵休憩的景山公園,這一景山公園在元朝時為延春閣舊址,稱青山,明朝營建紫禁城時,將紫禁城週邊的護城河(金水河)所挖的泥土堆積起來,當做皇城大內的鎮山,再加上皇室經年累月使用的煤渣所堆砌而成的,故又名煤山,而煤山之所以出名,乃因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於城破之日在此山下自縊身亡,以身殉國爾,思之,令人感傷不已,然其自縊身亡處的樹木已然不復見,目前所植者為它處所移,感覺又自不同了;步出景(煤)山公園,結束早上的紫禁城之旅,讓人慨嘆往事如雲煙,一逝無蹤啊!值此,我寫下了一首有關紫禁城的詩兒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