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生態筆記〉墓崆雞‧戴勝
金門最有特色的鳥,當然非戴勝莫屬。美麗的外觀,飛行時恰似蝴蝶翩然起舞,無怪乎被選為金門的縣鳥。因為羽色外型出眾,戴勝在人類的歷史記載中出現的時間很古老。因為分布範圍很廣,橫跨歐、亞、非三洲,所以世界幾個古老文明都有牠們的記載。從出土的古埃及法老王墳墓的壁畫上,就曾出現過「戴勝」這個字眼。再到古老中國的詩經中所記載的「戴鵀」、「鳲鳩」等,都敘述了這種美麗的鳴禽。
翻開字典可以找到較完整的說明:「鳴禽,體長尺許,色黃褐或紅灰。頭頂有金黃色之大羽冠,嘴細而長、稍彎取。尾有長羽十枚、色黑,尾之基部有一新月形之白帶紋。捕食昆蟲、蚯蚓等。鳴聲喧急,棲於歐亞二洲之溼熱地,多營巢樹穴土窟中。夏北來、東南去,又名戴鵀、戴南、戴鳻、鳲鳩。東齊海岱之閒,謂之戴勝降于桑。」至於戴勝之名如何產生,大抵上是古代山東省附近的稱呼,最後廣為流傳成為現在主要的稱呼。
用現代較科學的術語來描述牠們,從嘴喙的尖端到尾巴末端,戴勝的體長約卅公分。頭上頂著一頂漂亮的冠羽,肩膀以上到頭部冠羽的基部都是略帶澄黃的顏色。冠羽的最外緣為黑色的、往內一層為白色的,最後才連接至橙黃色的基部。平時冠羽平貼,像似拖著小辮子。爭鋒吃醋或受到驚嚇時,冠羽會張開成扇形。除了與身體相連的部分,翅膀和尾羽都是黑白相間的顏色,腹部則為灰白色。牠們的學名是Upupa epops,英文名字和牠們的叫聲相仿,「Hoopoe」。
戴勝屬於佛法僧目,獨立一科,過去認為只有一種。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所發現的戴勝,應屬另一亞種。這一種亞種和歐亞大陸的戴勝,只有雄的戴勝有明顯差異,雌鳥及幼鳥則完全相同。這一亞種的雄戴勝,頭部略帶肉桂色,頭部的冠羽則沒有白色的紋路。而非洲的戴勝則較缺乏社會性,通常是單一隻或成對活動。
過去本島的老人家們把牠們視為不祥之鳥,起因於牠們穴居和偏好食蟲的習性。最適合這兩個條件的棲息地莫過於荒廢已久、乏人照料的土墳。常被人發現出現在墳墓堆附近,自然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墓崆雞」,是對牠們的傳統稱呼,不過本地人對牠們倒沒有明顯的敵意。有一句本地打油詩的唱詞寫著:「水頭鱟。………昔果山,墓崆雞。」是這麼描述的,這兩句話只點明這兩種生物過去廣泛棲息於這兩個地方。但是隨著時代與環境的變遷,現今的水頭已經成了商港,而昔果山附近也是本島對外的交通樞紐,金門民航機場。至於戴勝這種鳥,目前在本島四處都可看見牠們的蹤跡。
關於戴勝美麗的冠羽,在西方世界有一則有趣的寓言。話說所門羅王(Solomon)這位能夠與鳥說話的智慧之王,有一座位於人煙罕至的秘密花園。所羅門王常常乘著牠那巨大的白鷹座騎,來往於皇宮與花園之間。有一天當祂乘著座騎飛越沙漠時,太陽太過炙熱了。在所羅門王即將被曬昏之際,一群戴勝飛過目擊此一狀況。這群戴勝於聚眾成蔭,為所羅門王遮去酷熱的陽光。於是隔一天,智慧之王召見了戴勝的領袖,所羅門王對於戴勝的仁愛義舉讚譽有加,答應給予牠們實現一個願望的機會。經過一天一夜的考慮,戴勝的領袖在隔天向所羅門王許了一個願望,希望所羅門王能賜給戴勝一頂王冠。所羅門王於是驚訝的說:「你們確定要這樣愚蠢的願望嗎?」戴勝的領袖表示這是牠們族人的共識,於是所羅門王真的賜給了牠們一頂黃金製的王冠,並且告誡牠們:「如果未來遇到麻煩時,你們可以再來找我吧!」從那天起,每一隻戴勝的頭上都戴了一頂黃金製的王冠。
戴著一頂皇冠的戴勝,越發驕傲起來。無論在河邊、湖邊,任何可以反射出自己模樣的地方,牠們都會忍不住的看著自己的影像。越看越滿意,常常對自己頭上的王冠倒影眷戀不已。直到有一天,森林的獵人發現了這隻戴著王冠的鳥。他設下了陷阱,在網裡放了一片鏡子 。虛榮的戴勝忍不住誘惑,就這麼被逮到了。獵人擰下牠的腦袋、摘下王冠,到市集中賣給了打鐵匠,不過貪心的打鐵匠訪稱這頂王冠是黃銅製的,給了獵人少少的報酬。後來,獵人再度如法炮製,這一次獵人在森林外就遇見了一位販賣金飾的商人,王冠被以高價收購了。這則消息很快傳遍各地,於是全世界興起了獵捕戴勝的風潮。戴勝族群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消失,牠們的領袖於是著急的找上所羅門王。慧性的所羅門王為戴勝摘下了頭頂上的王冠,並且將牠們頭頂的羽毛順勢拉起。於是乎,戴勝成了現在的模樣。不但避免了族群被消滅,也擁有美麗的王冠。
這種利用動物的外型或行性來寓言處世道理的故事,在西方世界中屢見不怪。但身為萬物之靈的我們是否因此受用,則見仁見智。想想過去許多人的初衷可能只是很單純的為改善自己的生活,一旦有了一丁點的成就,再加上外人的一點點稱讚。很快的被撒旦視為最佳武器的「虛榮」心,就把自己拖入無盡的深淵。許多人會更加賣力,並且稱它為「成就感」、「自我實踐」等,但背後真正的情緒無非是為了搏得他人讚賞的虛榮心作祟。在不知不覺中中,自己的初衷被拋諸腦後,在努力向前的同時喪失與家庭的情感互動、忘了自己本性,莫名的步上了社會的滾輪。有許多「人在江湖、非己所願」的困境語言,這些似是而非的情緒藉口,說穿了不過是為了想掩飾不願決定自己未來的無能表現罷了。
關於戴勝這種美麗的鳥類,筆者相信牠們不似寓言所說的這般愛慕虛榮。但是筆者以為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曾經因為自己一時的虛榮心作祟,作了一些令自己懊惱的決定。回頭深思,這些累積在心中悔恨,就像存於記憶中的恐怖畫面,令人不寒而慄。但是面對未來,是否因此而能更有勇氣的承擔自己在當下所作的任何決定,並且讓虛榮心的原罪的影響力降至最低呢?這是筆者在閱讀過關於戴勝這種美麗鳥類的寓言之後,給予自己最深卻的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