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遊北京
哦!原來這一層樓叫疊翠樓,我不禁舉目四望,可惜春芽初長而未發,群山仍顯得荒蕪蕭瑟,讓我感覺有一點失望與悵然,接著,我又走向另一層樓,同樣的立著一塊巨石,石上鏤刻著「及雲台」三個字,在這迷離的初春裡,大地充塞著淡淡的、濛濛的雲霧,彷彿就在眼前,掬手可得,這名字取得可真名實相符呀!令人心懷逸興,想像空間無限,聽說這長城的春夏秋冬四景各自不同,各有一番韻味,希望下次來時,真能見到疊翠的居庸。
由於遊長城已超出預定的時間,午餐時間是在下午二點左右進的餐,餐後,就在餐廳旁的購物中心血拼,我又見獵心喜,把妻的話拋諸腦後,買了一組景泰藍小茶壺飾品,隨後,馬上接續下一個景點——明十三陵中定陵的參訪行程,明十三陵,顧名思義,就是該地區共埋葬著明王朝十三位帝王的陵墓,即所謂的寢宮,而這一次參訪的定陵,就是明神宗永曆帝的帝陵,由介紹中得知,明朝建國共計二百七十六年,歷經十六位帝王的統治,而大清王朝則建國二百六十七年,歷經十一代的君位遞嬗,可見大清王朝的帝王較為長壽,在位時間較為長久,而明永曆帝自十歲登基,五十八歲駕崩,歷時四十八載,則是明朝歷任帝王之最,其陵寢據考證,係自其登基之年起始建,歷時二十八載而成,高大宏偉,建成之日,復以黃土堆砌掩埋,僅於其前加建明樓與神道,並置巨大的石桌乙塊,上置石五供(香爐、燭台、花台等),以利辭世後之四時祭奠,該陵寢位於地下二十七公尺深的地方,係為因應考古單位研究之需要,而成為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挖掘的陵墓,可惜其內的棺槨及陪葬品,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大部份被破壞,陪葬品被洗劫一空,而不知所終,真不知道到底是幸還是不幸,我茫然不解矣!該陵墓有中左右三大主室,原訂分別埋葬永曆帝及其二后(孝端、孝莊兩姐妹),可是當考古需要而挖掘之後發覺,三具棺木均置放於右側室內,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經考古專家研究結果,應係二后先亡,但不得先行葬於該墓室,待永曆帝駕崩後,再行移柩合葬,而由右室開挖懸吊三口棺木入內,待欲分室抬至定點安置時,方才發覺各室之間的通道過於狹窄,不得已,只得將三口棺木共葬一室了事,歷時二十八載,準備周全的永曆帝,死後仍不能歸葬其位,其英靈有知,自當也是噓唏,感嘆不已吧!約略瞭解地宮的型制,並參觀過那一些仿製品後,循著地道返回了地面,重見了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