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片羽〉王金鍊與蔣家語相見歡顏湘芬蒐尋父親講古篇
●王金鍊與蔣家語台北重相逢
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也就是去年的今天,金城國中九○四教室,「星期三的文藝課—向文藝導師王金鍊致敬」,城中國文教師暨「城中文藝社」指導老師王金鍊,任教滿三十年退休前一天,當年文藝社同學紛紛回返城中,為王老師出版《星期三的文藝課》文集,也聆聽王老師任內最後一堂文藝課「今生今世—胡蘭成與張愛玲」,又在下埔下「微風海戀」濱海廣場辦感恩惜別晚會,「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有誰看出我的脆弱/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誰在下一刻呼喚我/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感恩的心,感謝命運花開花落/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我一樣會珍惜」………,燭光與淚光,三十多位前後期城中文藝社同學,齊唱出〈感恩的心〉,感謝王老師在文化沙漠的年代,星期三下午的文藝課,以一間老舊的九○四教室講古典文學、授現代文學,從曹雪芹到白先勇,從胡蘭成到張愛玲,播撒下文藝種子,歷三十春秋,新綠昂揚,開枝散葉,當年文藝課及國文課的學生歐陽柏燕、高丹華、楊樹清、徐月娟、陳榮昌、陳思為、洪進業、顏炳洳、石曉楓、吳慧菱等十家,三十年來筆耕不輟,出版了四十八種著作,摘下大大小小六十二座文學獎,寫下了「城中傳奇」,形塑了「浯島文學」風景。「星期三的文藝課」,經由《金門日報‧浯江副刊》一連十天的作品選刊,引起島內外的媒體焦點,《民生報》文化新聞版特派記者賴素鈴連續兩次以半版篇幅專題報導,《自由時報》以副刊整版刊載,《金門日報》以二版頭題處理,《中國時報》刊出大幅圖文,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金門同鄉》會刊以十多頁篇幅特載,名城電視台、東森新聞台也多作了採訪報導,一個不起眼的文藝社,一堂小小的文藝課,所引發的漣漪效應,即使在台灣教育界也罕見;再度喚起大家對待「尊師重道」及「文藝教育」的熱情與信心,好老師是不會被遺忘的!「星期三的文藝課」故事未了,經由媒體廣泛報導,三十年前即與王金鍊有交情的已故小說家朱西寧的小說家族又連繫上他,朱夫人劉慕莎特別帶來三位知名作家女兒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在台北與王金鍊餐敘;王金鍊大學時期在南投霧社復興文藝營的同學、知名小說家蔣家語也帶來夫婿楊憲宏與他重相逢,王金鍊與蔣家語都歷經了對抗鼻咽癌的生死交關,同病相憐,兩人在台北重逢,恍如隔世,蔣家語沒想到在文藝營一角害羞、安靜的大男生,「在金門搞出那麼大的文藝革命!」因此,她得到的結論是,「要特別注意班上角落那些最不受注意的同學。」
●顏湘芬已展開父親遺作蒐集
以筆名「湘夫人」在《金門日報‧浯江副刊》撰寫《民宿三六五》系列的顏湘芬,去年從台中回到家鄉經營「水調歌頭」民宿,近日又標下得月樓旁的一棟洋樓,命名依然美麗、浪漫,新民宿喚作「在水一方」;命名的由來,緣於去年六月二十四日,詩人鄭愁予一行落籍金門,夜宿「水調歌頭」,在水頭村「藝文夜話」時,能詩能文能畫的陳默悄悄為顏湘芬作素描,落筆後寫下「在水一方」,沒想到從此「在水一方」成了顏湘芬的「秘密代號」,一年後她的新民宿索性就叫「在水一方」。「湘夫人」顏湘芬有位大名鼎鼎的父親,顏謙,筆名「九天」,一九七○年代在《金門日報》副刊開闢《九天講古》很受歡迎,稱得上是金門文史前輩了;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的《金門日報‧藝文片羽》專欄以〈九天尚存餘稿將予問世〉載「浯島講古大師九天(顏謙)公於歲暮歸主。正副星羅專刊的《九天講古》將是廣陵絕響了。九天公最後一篇遺稿是刊在今年八月十八日正副的〈土山頭與石坊腳〉;而風衣身邊尚有他講古篇〈鬼女蜈蚣珠〉、〈桃花又見年春〉等,將陸續刊登,以示追懷這浯島的『三叔公』。」九天已過世二十八年了,留下的數百篇珍貴講古文獻迄未能出版,顏湘芬與她的作家哥哥顏國民(顏凡)已展開蒐尋舊作工作,盼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父親遺作的出版,為顏氏家族,也為浯島留下一筆重要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