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365〉禪的因緣
天顯銀河誇榮耀、地隱金門貴含蓄……
從民國77年皈依以來,其實是很簡單的心態,因為喜歡佛經,喜歡聖嚴法師,在一個假日裡,獨自坐車到了農禪寺,就這麼的皈依了,就像註冊吧,向自己宣告決心探討佛經的道理,幫助自己的人生能更有智慧,第一次看佛經是大哥給了我白衣大士神咒,唸著唸著:「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覺得佛經很特別,就希望可以探討源頭,了解究竟。
為何選擇禪宗?為何選擇農禪寺?機緣吧!我很喜歡聖嚴法師的風範及寫的書,書中的人生態度,深深吸引我,我選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佛,利用片段的時間看佛書,我感受佛書與哲學其實有些相通,能引人往內心思考。後來就在婚後放棄工作自己帶孩子的五年裏,我喜歡上金剛經、心經、大悲咒。在那段日子裏,我聽錄音帶、看聖嚴法師電視上的演說、勤做筆記,我從字義的了解,到印證生活隨處的禪話,幫助我克服了角色轉變的適應。
這許多年來,因為從事旅遊業,我大量的與人接觸,每一個人都教了我他對於人生的體驗,形形色色的人生,各種努力的方式,帶給我許多的影響。雖然再踏入社會已經是面對新的行業,我告訴自己,給我時間,慢慢就能學會。其實,後來我發現,好像永遠學不完,對於變動中的人生,如何有個不變的道理,讓內心穩定下來、沉澱,一直是我思考的問題,凡事往內尋求,將自己縮小,事情便會清晰明白,縱使外在的情況一變再變,我覺得是佛經中的涵義,這些年來伴著我一步步前進學習。
話說這日,民宿來了一位貴客,彬彬有禮、口語溫和的紳士,這位長輩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就在古厝天井的石階,他跟我說紅樓夢與禪宗的關係,尤其是六祖壇經與金剛經。紅樓夢,我在高中時看過,還為林黛玉的深情葬花所感,但對於書中的人物及背景之多,一時難以消化。對於教授所說的與禪宗的關係,是我比較感興趣的。多年來,我已經漸漸忘了讀經,次數愈來愈少,尤其教授提到的六祖壇經,那也是我正式看佛經的第一本啟蒙書,淺顯易懂,像本故事書,我喜歡書中講的不識字的六祖慧能,一聞經即頓悟,也喜歡「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意境,再說禪宗給了我一個偷懶的藉口,隨時都有機會突然頓悟,不然也可以漸悟,人的根器不因是否讀書而悟,我很有信心的等待,卻漸漸因工作忙碌而荒廢了讀經。最近我心血來潮又開始看起心經、金剛經,才短短沒幾日,就碰到了教授,談著談著,心中有些心虛起來。
教授說,試著感受空、空空不一樣的境界;我說是不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的深層;我說我最喜歡心經裡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我希望我可以做到這樣的不著相,其實就是因為做不到才會這麼想,教授笑笑說:「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不執著、亦可呼應。還要我把心經拿出來,說說我最喜歡的部份,我笨拙的解釋著我喜歡的字句,教授認真聽著我的看法。就在這樣的夜晚,原本不相識、天涯各一方的兩人有了些許交集,人生充滿了不期而遇的驚喜。這晚我還看到了流星,真是幸福的夜晚。想著六四後教授的離開祖國、美國的教學生涯、生活的經歷,他對紅樓夢的研究與體認,教授不辯證紅樓夢,而是主講紅樓夢悟,今晚,因為佛經,我體悟了緣起緣滅,這也是經營民宿以來難得的機緣。
人與人的緣份,不在長短,而在會心的剎那,人生經驗的分享,往往只需短暫的交談,便是盡在不言中。怎樣的人生才會有如此這般的閱歷,如此的雍容大度,如此的和藹可親,我想起了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十年功力全在一掌中,而其中鍛鍊的過程,如人飲水。教授還送我一首對聯,在星空下,他若有所感的寫下:「天顯銀河誇榮耀,地隱金門貴含蓄」,他說:「金門是含蓄的」,我覺得,教授也是含蓄的。我記得他問我:「明天早上還有油條吃嗎?」的神情,他說,金門的油條讓他想起了家鄉,而他,讓我看到了豐富的修為,表現在生活上的智慧,令人如沐春風。家鄉,是多少人心中的依盼,不因歲月而模糊,而「含蓄」是一種讚揚,也是期許。這之後,我開始上網看教授的文章,也漸漸明白了他的經歷,我對他的佩服才剛要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