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也談驅山走海

發布日期:
作者: 蔡宏霖。
點閱率:505
字型大小:

此刻,凱米颱風方離,便有一群「驅山走海」畫會的藝友,自金門遠渡前來台南府城展覽他們在浯島家鄉的寫生作品。實際上,這也是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在今年暑假裡,繼「悠遊畫會」、「U畫會」兩個會員展覽之後,又一強檔。

  前面二個畫會和「驅山走海」有其相似之處,「悠遊畫會」的成員不少退休教師,也涵蓋不同年齡的職業男女和家庭主婦,並有一在台南任教日語的日籍女教師,他們不完全來自美術科班,沒有藝術成名的宏偉大志,但對大地寫生皆頗熱愛,固定每個週四選擇台南社區景點寫生,而樂此不疲;其如縮小範圍論之,也可算「驅山走海」。

「U畫會」和「驅山走海」則體質雷同,以會員人數而言,後者恰合十指,前者少一,二會全是科班出身的美術教師,而且均以大地自然為創作元素,長於將所見景象轉換為內心感受,只不過由於戰爭的歷史背景和島嶼地緣的限制,後者多在自己的家鄉題材琢磨,兼善西畫、水墨,前者除於自身生活居處外,也夾雜外地旅遊景致,偏於西畫、版畫。

我為U畫會一員,長居台南,對驅山走海畫會有所了解,實因洪明燦的牽線──

  之前幾年燦兄先後寄來二本「驅山走海金門寫生作品集」,畫冊所列作品圖片,大略觀之,似若平凡,但詳細品味,則發現無論以炭精素描、水墨、水彩、壓克力等媒材作畫,均能異中求同,同中各異,最要者乃在能以家鄉人對家鄉的親炙感受,以各人的筆法發抒於自己的畫作,以致腦海印象頗深。後來因和燦兄2004年於台南二人聯展,受其力邀,友情感動,去金與他奔走山林海石,抹染丹青,並有幸趕上展期,得以於該年10月在金門文化局親自欣賞「驅山走海」會員的作品,當時於其中直覺出任何作者於畫裡表現,已非普通的將景象轉移與皮相的感受,蓋幾次走訪金門,發現戰地解嚴之後,現代變化急遽,多少失去當年服兵役時間所見的古樸與原味,所以由外地人來看,這些畫友們肯定借著行走紙筆之間,強烈敘說自己對景點將逝的痛惜與對家鄉未來遠景的熱烈期待,其或許和我當年因假少與軍管嚴苛,不敢隨意在金門任何一處抓景執筆作畫,以致親自看展之後激動無比,同樣心情吧?

兩年之後,在「驅山走海」成員的異鄉這裡,我再到看他們在家鄉又一段時間的成長,他們全員參展,共四十四幅作品,其中水彩有楊天澤、李苡甄、楊文斌,油畫有顏國榮,素描有洪明燦,水墨有唐敏達、張國英、汪聞賓,楊永善兼展素描和水墨,會長董浩雲則提出二幅壓克力彩畫。於全部展場中,也唯有董浩雲這兩件作品(時光記憶一、二),採分割組合化詩幻夢的作畫方式,這似乎是他於前二畫集所現風格的延續,和參加五十八屆台灣省美展水彩、油畫雙料金牌後的系列之作吧?其餘各人所提,則全為「對景直觀,自然表現」上乘之作。   

只是可惜的,除西畫皆標創作年代,水墨則汪聞賓晨霧、麗日、夕照、秋風四幅斗方款有干支外,均缺紀年,此或將為寫史或藝評者之困擾,前年台南市文化中心為本地書法耆宿張添原先生編撰八十回顧展專集,便因考據作品年格延宕多時,至今仍有錯誤之憾!撇此不論,詳細觀賞分析,西畫方面可看出顏國榮四幅油彩、楊文斌六幅水彩全為2005年以後的新作,餘則多少雜有1999、2000年不等的舊品,這應也無可厚非,我也曾如此者,蓋各人畫室空間有限,布掛於展場屏風,自己藉機遠觀近翫可作一番反省工夫也。

由於好學喜畫之故,我到展場獨賞與靜思多次,對一些畫作不少感受,特別要提的是李苡甄,她不只為專職的美術老師,另外一方要肩負照顧家庭、養育子女的責任,一方要兼任藝術與人文教學領域的召集人,辛苦之餘仍能於水彩繪畫專研不懈,是值得佩服者,由其所提「歲月系列」的磚牆、石壁之刻畫,可見她作畫態度的謹嚴不茍,也可看出職場與生活的壓力讓人難以鬆懈之一斑。餘如洪永善的以西畫寫生方式表現的水墨「懷古」,楊天澤以溼霧表現「風」韻的「風獅庇佑」和以彌合與乾溼並用表現浯江口晨光的「跋涉」,洪明燦以奇欹而有力的構圖完成的「大樹之歌」、「后盤山寫生」,三人皆有觀察獨到之處。另者,顏國榮以灰色為基調穩定各幅畫面,而「古巷」街景的透視消失與灰暗、光影的錯落與聚焦,正好表現出珠浦巷道的古意和欽旌節孝坊的落寞;楊文斌六幅小品水彩為以溼潤和彌合等法完成,雖和前年於金門文化局所見墨水風景素描(姑名之)有所差別,但其筆簡、色少仍有相通者,此次「村路」、「深居」二幅的紮實與用心並不亞於大作。

我此生最憾沒學好水墨,但人總常未能得之而反偏愛,於台南此地水墨書畫展少有漏自我目者,故看此展的水墨畫作,仍頗多心得。諸如唐敏達的「紅土坡」,乃1998年2月在后盤山的素描作品(42x59cm)翻成的,筆墨與布局之嚴謹,如同原本素描的毫不含糊,其於款文曰「紅土坡上綠菜園,村婦汲水洗菜忙,浯島到處紅土,此景象家家可見,唐敏達於塵閣下揮汗」家家可見,能以畫表之者卻是寥寥,而汗流涔涔堅忍以至成畫,便可見其作畫認真之態度;又汪聞賓、張國英二人均展斗方,前者筆墨尚乾,講究經營,平凡題材隱露精神內涵,其如「風倒木麻黃」,以乾筆擦畫颱風之後的木麻黃,風雖已止,但可見錯落歪斜的枝枒間,多少颱風裙帶颳掃 象,昔日於虎螺服役,颱風季節山林殘敗,豬圈翻頂,弟兄冒雨搶救的情節,今也歷歷畫前,而作者故意畫一紅馬於圖之右下方,一方補白,一方又似乎有風雨中生寧靜之暗喻吧?張國英筆墨溫潤,注重墨韻與層次分明,山岩、海石、曲徑、點景人物、山林與破船,何處溼墨?何處須得散毛筆意?應是先於方寸間琢磨再三,始以落筆,文人古意隱約墨雅與虛白之間,我喜歡他的「振衣千仞崗」,其海岸峭巖繁而不亂,左上角點景之人趁風振衣於千仞之高險,用以補白,畫人之意卻應更遠!

這趟「驅山走海」畫友遠渡而來,除舉辦畫展並和U畫會會友相識、交流外,也造訪U畫會首任會長洪啟元、國風畫會現任會長楊智雄。他們兩人亦同屬南美會資深會員,作畫均重寫生,無論府城巷弄、台灣山海、日洋名勝,或速寫、或攝影、或原地成作,皆有其足 可尋。二人和「驅山走海」又重疊著師大、藝專兩校學長弟的關係,見面格外親切。惜行程過於匆促,只能各作短暫停留。不過,於洪啟元府上約略看到了儲藏與保護作品的方式,和多件油畫、水彩精品,並受贈「洪啟元作品專集」,算是滿載而歸;楊智雄自幼師承蔡草如,於其畫室任意觀賞各家名畫、藏書,及其年輕至今各期的速寫簿與畫作,啊!一人之成名,絕不在後來短暫之成就,最要者在其過程之努力與堅持,於此可以證之。楊智雄作畫嚴謹,但亦性情中人,品茗、論畫之餘,信手披紙揮毫,以「珊玉交柯」四字為畫展賀辭,書法與家傳漢學合璧其間,是意也深涵之。訪問二人之後,諸畫友回返浯島,當覺此趟不只喜於畫展和交流,於繪事見聞所及,應更不虛此行。

兩年前我向明燦提及台南人文薈萃,自己也看了許多畫會展覽,但對「驅山走海」的畫,獨有說不上口的親切,套一句我在南師汪文仲教授八十回顧展「蜀江水,南師情」序裡寫的「初看平凡,越陳越香」,就憑這句話,我發願要促成該會到台南展覽交流,而終得償,再看炎炎夏日,展覽場內的觀眾仍然川流不息,「驅山走海」的藝友們應也萬般喜慰。今者,海天相隔,畫友們羈絆著家事和職業,來去匆匆,我於聊盡待客之禮外,亟待「驅山走海」藝友日日精進,並有一深切期望,就如文首介紹「悠遊畫會」一般,願很快的有更多的金門人在自己的家鄉「驅山走海」,畫出自己的鄉景,畫出家鄉的文化,畫出這個家鄉的未來。

按:驅山走海2006金門寫生展,台南展覽時間:7月29日至8月13日,展覽地點:國立台南社會教育館。(9月上旬轉展於台北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