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段躲宣傳砲的歲月
咻——只見一道光從頭上飛了過去,整個人被震住了,傻了。「丫頭!丫頭」,只聽媽媽死命的嚷著,而被嚇呆的我才丟下了水缸蓋,往房裡跑,忘了回應母親一句,母親只當發生了可怕的事,乃使命叫著,等待了數秒,安靜了,「哇!哇!」哭著從房裡走了出來,媽媽看見我,喜悅得淚流滿面,而忘了家可能中彈了。只聽阿媽罵著:「夭壽喔!」後廳迷漫著煙霧,應是塵土飛揚吧!見不到後廳的景象,好不容易開了燈,原來宣傳彈從堂前後穿越大廳,經過深井,再從前廳飛了出去,而剛才所見的那道光是真實砲彈啊!原本老舊的房子這下更慘了。一下功夫,家裡擠滿了人,左鄰右舍,阿兵哥,有人關心著,安慰著,大家議論不斷,忽然聽到:「沒關係,我們也會打回去的。」,原來是位長官,這是那一國的安慰,於事無補啊!
家裡中彈的老房子,在好幾年之後才陸陸續續給整修好,那往後的日子,父母從早摸黑,挑上幾百擔的水,耕種青菜賺來的汗水錢,累積而成的一磚一瓦,這一磚一瓦記載著曾經努力的痕跡與說不完的傷害。
早期每逢「八二三」,就像是夢魘般,各家各戶得忙上幾天,不是為慶祝八二三的成功,而是防範戰爭再一次的來臨,「八二三」變成是戰爭的代名詞。大人得早準備洞裡陳舖的用具,高粱桿、花生藤、小椅子——,以備睡覺之用,小孩則早早躲在洞裡玩耍。當晚則極早用過晚餐,大背小,老攜幼,全躲避在房空洞內,似乎準備再一次的作戰,洞內大人則不斷的述說著歷經戰爭的痛苦及傷害,其苦其悲,其血其淚,述說不完的滄桑,而天真的我們只是如同聽了一場悲傷的故事。第二天,趕忙回家看視「家」是否安在,如此也重複幾年,算是另類的「八二三」紀念活動吧!
躲宣傳砲已然成為一種固定的大事,有時田裡趕忙,咻——碰!仰望天空畫過的那道光,叫人心驚膽顫,提著一顆忐忑的心,推著手推車,加快腳步,往回家的路跑,或是直奔防空洞,似乎也只有在這洞內才能得到安全,叫人安心,而躲宣砲也變成是一種另類的聚會,大人議論著、猜測著,這發子彈應是落在那個方向,甚至是那一個村落,久了,大家都成了判斷方向的高手。亦有談論著自己聽來的可怕消息,如某某中彈的慘狀,聽得越多,心靈的恐懼越深,造成每聽到「咻——碰!」的聲音,便會讓人幻想很多可怕的畫面。一直到民國68年才停止了「單打雙不打」這種可怕的政治遊戲。生活不在有恐懼,日子一下子活絡了起來,不再擔心那飛彈是否又會從頭上飛過,子彈的餘光是否又在遠處咻過,往後雖沒了砲彈聲,但宵禁卻一直存在著。
有宣傳砲就有宣傳單,那是大陸對金門居民的一種文宣,是親情的呼喚,但也是可怕的禁忌,任何好奇的閱讀,或是收藏,帶來的可能是極度傷害,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視而不見,絕不可帶回家,以防查戶口時被查到,那可能會死得沒有下文。說到查戶口是件可怕的記憶,三更半夜,「碰!碰!碰!」,那急促的敲門聲令人心驚,父親極快開了大門,荷槍實彈的一群人,冷著一張臉,全家睡眼惺忪,站著不敢作聲,聰明的老人家用其極快的手腳,將違禁品(軍毯等)往暗巷裡丟,或是用木麻黃快速蓋住,那荷槍者,看似殺氣很重,如同來尋仇,很是可怕,叫人膽顫不已,拿出戶口名簿東張西望,有人在尋視著,是在尋找什麼?一切OK後,大隊人馬揚長而去,這種擾民的行為一直在合理化中,沒有人敢有異議,過了好些年後,才終止這種不合理的合理行為。
戰爭是可怕的,百姓卻是無辜的受害者。那段單打雙不打的日子,金門人很多遠走他鄉,坐著那種如同難民般的登陸艇,往台灣求生存,忍痛割捨家族的祖產——房子、田地,而寧可到外地從零開始,為的就是要生存,活著不再有恐懼,時間久了,在他鄉落了地生了根,一棟棟的老房子也忍不住的凋零了,即使曾經風光的房子,現也只能等待有心人士的伸援,真的是很無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