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江明珠白哈嶼

發布日期:
作者: 張再勇。
點閱率:464
字型大小:

  白哈嶼,位於廈門市大嶝島與金門海域間,素有「浯江明珠」之美譽。

  觀 景

  大嶝、金門一衣帶水,間隔碧波奔湧的滔滔浯江,遠眺江面,水汽氤氳中兩塊乳白色的天然巨岩突兀而出,底座渾圓,頂端尖挺,猶如大地母親豐挺飽滿的乳房(故又名「乳嶼」),她就是白哈嶼。

南臨氣勢雄偉的金門北太武(又名仙山),北靠秀麗多姿小嶝,西坐物華天寶的大嶝島,是水流湍急的浯江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向東眺望,萬傾碧波無涯,唯見水天相接一線,乃中秋賞月絕佳去處。

白哈嶼的石美,美在遍佈的大小不一的岩石,像老人,像小兔,像巨鼓,姿態奇特,變化多端;白哈嶼的水美,美在隨潮起潮落的江水,碧澄剔透的,細浪輕舒的,舉目向東,萬傾碧波無涯,唯見水天相接一線;白哈嶼的景美,南臨氣勢雄偉的金門北太武(又名仙山),北靠秀麗多姿的小嶝,西坐物華天寶的大嶝島,涼亭臨風,實乃釣魚、賞月、觀景之絕佳去處。  

賞 月

  八月十五傍晚,約了幾個好友,坐上機動小竹排,便興致勃勃地向白哈嶼進發了。沒有碼頭,竹排「啪啦」的一聲巨響,就直接沖上嶼石。紮牢纜繩,有的抱啤酒,有的提「酒配(下酒菜)」,有的端杯碗,大夥兒大呼小叫地登上白哈嶼,來到賞月涼亭。

天公作美,無風,少雲,微波。六點左右,一輪圓月忽的跳出了海面,直徑足足有一米,遍體通紅通紅的。「哇哈,太陽!」看著阿勝那故作迷糊的傻楞樣,我們都「哈哈哈」開懷大笑。這也難怪,假使身臨其境,或許你也願意把它當作太陽。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良辰美景如此,平添酒興勃發,斟滿了盈盈一大杯,「乾!」大夥兒齊飲而盡。

談笑間,秋影輕移,斜掛晴空。金黃的圓月靜泊夜空,照耀在細浪輕舒的大海,籠罩著青煙氤氳的仙山,一切是這樣的靜謐,這樣的深邃,這樣的安寧。手握著酒杯,竟忘了邀月,此刻,令你深深陶醉,真想攬下明月,真想捧住明月,真想摟著明月,真想化為吳剛登上月宮,獨自欣賞,獨自撫摸。

絲絲海風未經過濾,倏地繞入懷中,陣陣涼意遍佈全身,人才從恍惚間清醒過來。

皓月正空,月華似玉,月光如水,萬傾碧波灩灩,千層細浪粼粼,浪花兒輕輕地蹭著白哈嶼,嘩啦嘩啦聲悅耳舒心。薄衫難抵秋涼,遂借酒禦寒,高舉酒杯,「口光當」有聲,卻驀地發現清光下的啤酒在杯中一漾一漾,剔透晶瑩,色澤迷人,不啻於「葡萄美酒月光杯」。此情此境,令我遐思萬千,徑入那亦真亦幻,似夢似醒,如癡如醉的境地了。原來蘇東坡那「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的千古絕唱竟是被秋涼逼出來的,可惜我等凡夫俗子難以詞言志,惟有再舉杯暢飲………

兩箱的黃湯在口光斛交錯中倏忽入肚,不知不覺中已過午夜時分。皓月晴空雖美,縷縷秋風難耐,何況身影傾斜,步履蹣跚,不小心學了李白下海撈月,豈不冤枉,趕緊收拾狼籍的杯盤,縮回竹排小艙裏,清輝一縷灑進窗內,沐浴在輕紗般的月光裏,不久便一一酣然入睡。

  君 臨

南宋末年(1275年),年幼的趙顯在風雨飄搖、家國將破之際登基,帝號「恭帝」,年號「德祐」。德祐二年(1276)正月,扶助少帝執政的謝皇太后喜慶之餘,想起蒙古大汗忽必烈率兵入侵中原,朝中竟無人能敵,元軍勢如破竹,直指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只能眼睜睜地瞧著大好江山漸入敵手,卻無能為力,心中焦躁、煩悶,鬱鬱之懷難以排解。忽的想起:再過幾天就是正月初九——「天公生」(玉皇大帝誕辰),何不就此祈求上蒼保佑大宋王朝不滅。

事不宜遲,遂下旨宰相陳宜中督辦「天子祭天公」事宜。為了表示誠意,謝太后請恭帝親自揮毫擬旨,寫好了訴詞。又下旨詔令文武百官以香湯沐浴,戒齋三日。正月初九大清早,謝太后及恭帝率滿朝文武祭拜玉皇大帝。一頭大腦袋綠翅膀的金頭蒼蠅尋著三牲祭品的香濃香濃「嗡嗡」地飛過來了,大肆饕餮後,便懶懶地落在供桌案頭聖旨上。所謂「無巧不成書」。金頭蒼蠅恰恰落在了恭帝所書的「玉皇大帝」的「大」字的右上角,把個「大」變成了「犬」字,匆匆一瞅「玉皇大帝」也就成了「玉皇犬帝」。這還得了,玉皇大帝接到日值功曹的稟報後,龍顏震怒,即下旨托塔天王李靖火速率哪吒三太子等天兵天將下凡捉拿恭帝。這可急壞了一旁慈眉善目的太白金星,趕忙出班啟奏道:「玉帝息怒,雖說大宋朝廷氣數將盡,然尚有下凡的紫薇、太薇2星君未曾臨朝稱帝,不宜即拿。」見玉帝怒容未息,太白金星奏道: 「不如令青龍星君即刻下凡,借元兵之力滅之,可否?」玉帝點了點頭。

青龍星君化一道亮光直望北方而去,來到了元軍主帥伯顏的中軍帳裏。主帥伯顏在日前與文天祥所率的南宋軍隊交戰中身受重傷,奄奄一息,眼見三魂已飛,七魄將散。也合該是大宋的劫數,青龍星君一點元神逕朝伯顏軀體而入,昏迷不醒的伯顏遂悠悠醒來。閩南有句俗語叫「無死(大難不死)成惡蛇」,傷復後的元軍主帥伯顏揮師南下,勢如破竹,德佑二年(1976年)三月,臨安城破,謝太后、恭帝被俘虜,押往元京都大都(今北京)。從此,南宋滅亡了。景炎丙子年,南宋主將張世傑、陸秀夫力挽狂瀾率勤王軍在福州擁立九歲的廣王趙 為帝,號「端宗」,配合在江西的文天祥大軍打起了復宋的大旗。天意難違!經過兩年多的奮勇抗敵,仍不敵青龍星君化身的伯顏所率之元軍。

景炎3年(1978)十二月,文天祥被俘。張世傑、陸秀夫率兵護送宋少帝端宗趙 及其弟昺(後登基稱帝,國號「祥興」)一行南逃,經小盈嶺進入同安。這天,探子報元追兵已逼近,少帝與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匆匆由同安洪塘鎮石潯村港口登舟出海。船剛到達大嶝海面,接到玉帝旨意的海龍王率蝦兵蟹將早早守候著。見少帝大船一到,遂興風作浪,方才還是風平浪靜,碧波如鏡的海面,須臾間風洶浪湧,萬丈波瀾,幾層樓高的巨浪從半空中傾覆而下,桅杆「劈啪劈啪」的一根根攔腰折斷,眼見著將要船毀人亡。眾人忽見茫茫的海平面上突起一座小小的島嶼,亮白亮白的,海外仙山似的。官軍們齊心合力,乘風破浪,幾經努力終於把船隻靠上這座無名島嶼。

得 名

少帝攜眾大臣攀上島嶼,暫避了狂風巨浪。少傾,風浪停息,心有餘悸的少帝剛想喘一口氣,忽聽得戰鼓咚咚,人聲喧鬧,眼望東北方旌旗飄飄,元兵戰船已近在咫尺。看看前方竟是綿長數十裏的大金門,橫亙海面,擋住了去路。後有追兵,前無去路,少帝不禁疊坐於地,仰天長歎:「敗也!敗也!天敗我也!」忽的,正南方天空中出現一金甲神人,金盔金袍金剛杵,聲如霹靂大聲喝道:「天子莫驚,太武仙人在此!」少帝得太武仙人傳授「劈山真經」,口中念念有詞,祭起尚方寶劍,「轟隆」一聲還真的把個擋住去路的金門島,一劈兩半成了如今的大、小金門,船隻才得以穿越而過。小金門從此得名「裂嶼」,那座無名島嶼亦因少帝停駐長歎「敗啊!敗啊!天敗我也」而名「敗啊嶼」;又因少帝君臨而尊稱「陛下嶼」。後因忌諱(或因口頭誤傳)改為閩南語諧音「白哈嶼」。

這就是大嶝「白哈嶼」的由來,如今,大嶝島上的陽塘、山頭村尚保留有「三忠王(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廟」,每年都有重大的祭祀儀式來代表達對他們的景仰。

傳說歸傳說,但後來有漁人確實撈起了宋少帝遺留在此海域的一方綠硯,並為明代許獬所得,硯上銘文曰:「明星點點老松姿,滑似凝脂圜似壁。萬丈文光映紫宸,蛟龍守此年三百。」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