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舉人林豪與澎湖

發布日期:
作者: 高啟進。
點閱率:692
字型大小:

一諭

八澳採訪董事

東西澳郭則榮

鼎灣澳陳應成

裡澳黃 川

圭壁澳陳廷達

林投澳黃廷儀

八罩澳許清音

頂山澳薛元英、陳錫命

西嶼澳許家修、郭至□

光緒四年十月廿日 印

該《澎湖廳志稿》編輯章程除禮聘編撰志書經驗豐富的林豪之外,尚敦請在地知名文士協助收集自己所居住各澳的相關資訊,所以這本清代最後完成的志書,所收資料堪稱詳備,向為研究澎湖史地者所倚賴之主要史料。

四、與澎湖仕紳的互動

林豪在書院的經營、澎湖志書的編纂等等,都有賴風櫃尾貢生蔡玉成及媽宮黃步梯、黃濟時父子的幫助才能有如此的成就,當林豪79歲時知道澎湖黃濟時病逝,義不容辭的為其撰寫墓誌銘。

林豪和蔡玉成的相識相知,早在光緒4年(1878)出任文石書院山長時就交往了,雖然有一段時間林豪離開澎湖,但是他們仍然有書信往來,兩人可說是亦師亦友。

光緒4年(1878)與林豪編纂《澎湖廳志稿》,15年後(光緒19年,1893)再度與林豪編纂《澎湖廳志》擔任「協修」的工作,雙方合作無間為澎湖志書而努力。茲舉出三首來說明兩人書信、詩詞的來往:

提筆先將俗見除,時時心與古人居;目中早結千秋想,腕底還空萬卷書。

楊氏蟲雕憐瑣屑,義山獺祭快芟鋤,何嘗有意為文字,紙上汪洋自有餘。

※※※※

擊缽吟成信有不?終嫌急救語多浮。枚速藻何曾妙,充國行軍豈故留!

良玉三燒磨不玷,精鋼百煉化為柔。京都十載談何易,終古鴻文壓選樓。

※※※※

耳目拘墟意意盈,白頭牖下歎無成!蒲因節折長纔速,竹為心虛響始清。

井底蛙窺天亦小,籠中鶴舞地難平,可知半世鑽研苦,不及名流一夕評。

當蔡母七十大壽時,林豪也寫了一篇文詞並茂的祝壽文章來祝賀:

〈蔡母七秩壽文〉

夫和者祥之朕也,德者福之輿也,坤馬次於幹,龍安貞乃吉,關睢應以麟趾,恭敬且和惟安也,所以成陰?【蔭】教而流光長矣,惟教敬也,所以著日強而精神周矣。

余與蔡汝璧茂才共事講帷,追隨書局論文之暇,談次家常始知太孺人淑慎其身,柔嘉維責,釀一堂之務,豫順備五福之休征者,固有在也。

君先人籍居龍江,移家瀛海,懋遷鯤壑,狎習波濤,得以操其贏權子母,致中人之產,僅厚相傳,乘下澤之車,裏閭稱善者,惟得太孺人之助為多焉,夫其少而習勞躬操井臼,長而好讓,惠逮親鄰,用能孝于姑嫜,睦于姻戚,相夫以教敬,鞫子以慈,耕讀各盡其材,材門多嘉樹,婚嫁各鹹酹?【酬】其願,階茁蓀枝是以奉匜者承歡,含飴者繞膝,書香崛起有二酉之,儲藏海上破荒,見雙丁之競爽,一門之內怡怡如也,濟濟如也,已而芹香早掇,藻譽流聞,建宗祠以厚本源,修學舍以培後進,解紛排難,鄰里重其片言,團練戒嚴,與當局倚以集事,人謂蔡氏固有子矣,非得太孺人之善教能如是乎!是故聽琴瑟之和鳴而知高堂之心慰,對塤篪之?奏而知老境之情怡,蘭桂森然知家聲之未可量,詩書克守知積善自有餘慶,理之常也,事之券也。

蔡君綺年積學黌序蜚聲,幸得堂北瞻依,金萱健在,陔南養志,華黍言歡,萊衣彩服致其誠,夕膳晨餐將其潔,人生快意孰有過斯於者乎,屬當設悅之,良辰爰作俚言,而介壽所願,南極之星常耀,東海之籌屢添,稱彼兕觥,華鬘不老,扶以鳩仗,白髮常新,即看桂發秋風折高枝,以博高堂之笑,會見杏攀閬苑,承彩誥而為之大耋之征。

七秩壽文 林山長作賀

林豪也在蔡廷蘭的兒子蔡繼漸請托之下寫了這篇墓誌銘來敘述開澎進士一生的功績:

〈奉政大夫署豐城縣知縣秋園先生墓誌銘〉

夫珠 荒服,瓊山以績學起家;牂牁僻區,尹珍以傳經馳譽,維伸靈之甫洩,知地脈之將開。人文隨氣運而生,鬱久必發;豪傑豈時俗能囿,鳴自驚人,吾於秋園先生見之矣。

先生諱廷蘭,字香祖,學者稱秋園先生,其先本金門望族,至明季,由瓊林遷居,卜宅澎湖,世有隱德。父培華,年至耳順,補博士弟子員,生平行誼,載廳乘文學傳。祖父皆以先生貴,追贈如其官。妣氏許太宜人,生文夫子五,其四即先生也。家傳儒行,幼異常兒,七歲能文,有「童烏」之譽,十三遊泮,負「雛鳳」之稱,旋食餼於庠,時名籍甚。

道光十二年(1832)觀察富陽周公蒞澎查賑,先生悉民開?【間】疾苦,賦詩上陳,遂邀賞音引為高足,雖徐樨不榻,成連移情,不是過也。未幾,主講臺灣崇文書院,兼文石、引心各講席,珊枝在握,黌 多出其門,銅行自持,當路彌欽其器。

道光十七年(1837)周公視學臺灣,擢充丁酉(1837)拔萃科。是秋,旋登卿薦。甲辰(1844)成進士,分發江西,補峽江縣,以寒素之儒,處瘠苦之地,災荒屢告,撫字綦勤,積案必清,催科鮮擾。至如拯饑溺、治堤工,則又見義必為,維力是視。

咸豐二年(1852)充壬子鄉試同考官。是冬,權南昌水利同知,大府知其栖遲薄宦,生事蕭然,命處上 俾飭簠簋。六年(1856)調署豐城縣,方謂得寶可唱,應廣雷煥之見聞;造命有權,堪醫扈載之窮薄矣。無何寇氛壓境,巖邑當衝,勢類鴟張,人思鳥散。先生乃登埤誓眾,背水為營,設團防,立約法,擊中流揖,磨伏突刀。呼紙上之兵糧,草檄則自磨盾鼻,鳴地中之笳鼓,踢城則力禦靴尖。由是眾志成城,逆氛避舍。是冬,用軍功保升同和?【知】,賞載藍翎而已,鬚鬢皤然,心力交瘁矣,以九年(1859)三月十九日亥時積勞卒於任,距生於嘉慶六年(1801)八月二十日子時,享壽五十有九,鳴呼痛哉!

先生自少天資開敏,才鋒 發,為諸生時,嘗遭風飄至越南,由陸間關旋里,歷四閱月之久,行一萬里而遙,乃得隨處留心,博詢土俗,以耳目所及成《海南雜著》一書,又佐蔣通守鏞輯《澎湖續編》二卷,皆刊行於世。生平著有《愓園詩抄》、駢體文各若干卷。

配許氏、妾某氏。子三,繼尹早卒;繼漸附貢生捐升知縣,加同知御?【銜】;某某尚幼。女二,適同里陳某、王某,孫四人,曾孫二人。以某年月日葬於大城山南之麓。越光緒已卯(5年,1879),豪以通家子來主澎湖講席,其哲嗣命補撰誌墓之文。鳴呼!九原可作,人思隨武子之風;一自無慚,我慕郭林宗之軌,銘曰:

泱泱東海,寶氣所鍾,必有奇士,梃生其中,

矯矯蔡公,人中之驥,早擢巍科,出為名吏,

我生已晚,敬謁德門,搜牢遺集,瓣香猶存,

翼翼名區,芳躅斯在,流澤孔長,繩繩未艾。  

林豪也利用編纂《澎湖廳志》所蒐羅的蔡廷蘭〈香祖詩集〉,大力提議能將遺詩刻印出版,但是沒有成功,至今已無法找到完整的詩集,真是可惜啊!〈募刻蔡香祖先生愓園遺詩公啟〉有如此的說明:  

 蓋聞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後,雖盛不傳。是以誦淮蔡之碑,玉溪則手書萬本;奉南豐之集,后山則心祝瓣香。焦尾音清,猶幸雅材未燼;言光采耀,忍教片羽終沈。此澎湖蔡香祖先生愓園詩集所唯有開必先,當存以示復者也。

先生才由天植,學自少成,七歲能文,十三遊泮,為鉅公所器,膺拔萃之科,固已負青冥,標白望矣。已而長安走馬,破絕島之天荒,章水飛鳧,為名區之循吏。值黃巾多事,盡瘁以終,迨素紼歸來,遺貲散盡,以致生平著作,零落無聞,良是慨也。

豪於戊寅(光緒4年,1878)之秋,謬膺講席,適有志書之役,博採前聞,爰造其里居,搜諸塵篋,得愓園遺詩兩卷,其詩筆鋒凌厲,奇氣往來,既獨出而冠時,當信今而傳後,方之前哲,卓爾名家。雖篇帙之無多,皆精神之所寄。殘膏剩馥,味以久而彌長;尺璧寸珠,物以希而可貴。假令束置高閣,徒飽蠹蟫,卒使文獻無徵,詎非藝林恨事哉!

夫旗亭女史,能記龍標之樂章;雞林賈人,猶購香山之篇什。則夫搜牢遺稿,傳付乎民,斯固里 之光,抑亦吾儕之責也。所願墨莊才士,藝苑英流,或慨助腰纏,或校售汗簡,事由集腋,勿吝齒芬;善必副腰,詎同牝擲。附文人之驥尾,與有榮施;分嬴算於蠅頭,用襄盛舉。樹台海騷壇之幟,倡澎瀛風雅之宗,不亦地以人傳,而名因集重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