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莎之殤
福爾摩莎不久接到康熙的上諭:「兒有此孝心,殊堪嘉尚,但以海宇初靖,宜保境安民,撫臨斯土,有如朕躬。」婉拒福爾摩莎所請。
福爾摩莎起初不以為忤,後來又上書過幾次,提出覲見的請求,都沒有得到皇父的同意,福爾摩莎漸漸有些心恢意冷,覺得皇父口說愛她,其實鄙棄她,她由恢心、失望轉為忿怒,從此成為刁蠻的公主。
第十章
鴻濛初闢,福爾摩莎在海上漂流的時候,曾經救起十三個家族,除了平埔族之外,現在還有泰雅、賽夏、布農、鄒、排灣、魯凱、卑南、阿美、雅美、邵、噶瑪蘭、太魯閣等十二族。這些人屬於南島語系,生性樂觀,喜歡打獵、刺魚,高興的時候,唱歌、跳舞、喝酒,天為幕,地為席,日子也過得蠻愜意的,所謂帝力於我何有在?
福爾摩莎撫養他們長大,相依為命,反正她沒有父兄,沒有親人,就視如己出,真心誠意的對待,懇摯的教導,希望他們長大成人,撐起家業,光大門楣,無奈福爾摩莎怎麼教導,他們都喜歡喝酒、吵架,有時叫他除草,他會聽成「出草」,以至於相互仇殺。作為一個養之、育之、鞠之、載之、覆之的母親,福爾摩莎盡到教養的責任,不忍輕言放棄,有時候還要忍受質疑:「妳說妳是我媽媽,那麼我爸爸在那裡?我總不會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吧!」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福爾摩莎都會臉紅心跳,因為處女生子在那時是還沒聽說過的,但是她的智慧還不夠說明她所從出,譬如夢到一顆星星掉到她的肚子,在馬槽產子;或是在日月潭游泳之後,躺在岸邊,上頭籠罩一朵祥雲,正與龍在交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