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莎之殤
他想這世能與她白首偕老,安度晚年,真是三生有幸,心滿意足了;而情牽四百年,此情綿綿無絕期,比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生死戀有過之而無不及。此情此愛,真的只有不周山的天柱可表了。
一九七五年,介翁趁著天未破曉之際,用烏雲、雷雨來掩飾他的遠離,聽說那是玉帝的車駕。勘不破,情難捨,愛彌著,古人說揮淚別宮娥,差堪如是。他一步一踟躕,一步三回首,緩緩的升天了,告別了人世,把愛帶走,把仇把恨留下。摩爾摩莎在痛失枕邊人之際,野祭巷哭,萬人空巷,呼號震天。那些未死的、將死的、永遠的追隨者,看見他倒下,好像一盞明燈熄滅了,突然失去了方向。他們發現想再繼續被騙而不可得,那種痛苦與失望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他們跪地痛哭:「請你不要走,請你留下,即使知道你一直在蒙我們,我們也心甘情願」。那些騙人的、將騙人的、永遠要騙人的,又找到他們的標竿,用仇恨包裹著權力繼續的向前挺進。
福爾摩莎身為未亡人,想到自己的命不好,相愛都不久長,強忍著一腔哀痛。鄭成功走的時候拋下了她,讓她雨打風吹、擔驚受怕;如今介翁又走了,帶著他的愛戀走了,情況跟鄭成功時代相去不遠。她痛失介翁的遠離,又勾起了她對鄭成功的追憶,他躺在她的懷裡,遙想康熙大帝衷心的敬悼:
四鎮皆二心,兩島屯師,敢向東南爭半壁;
諸王無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註八)
這是康熙大帝對鄭成功的推崇。他是以一個英雄的姿態回去的,生前是死敵,死後卻贏得敵人的致敬,這樣的敵人是成功的,起碼是一位可敬的對手,鄭成功死後得到他應有的尊嚴,他可以說無憾的了。福爾摩莎想到這裡,覺得也不枉跟他,也不悔獻出她的至情至性與至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