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風南渡:為2006年世界金門日而寫

發布日期:
作者: 吳秀嬌。
點閱率:444
字型大小:

金門宗族文化第三期編輯手記



持續百年來悲壯的移民大戲,早已幕落多時,然而那些既婉轉又豪邁的歌聲,卻才一曲又一曲的在島嶼間迴旋傳唱,觸動無數有情心靈。過去三百年來,金門人苦於不得不外出,歸鄉路愈行反而愈遠。二○○四年金門縣李炷烽縣長率「東南亞訪問團」風塵僕僕,在短短的的三月和十月間,兩次下南洋,尋訪先民拓荒遺跡,深入偏僻荒陬,久違了離散在天涯海角的金門鄉親,因為這般的殷勤邀約,促成第一屆世界金門日波瀾壯闊的歸潮隊伍,堪稱百年來難得的盛事,更是劃時代的創舉。本期的【浯風南渡】,由〈唱不完的僑歌〉首先揭開本期序幕。

蜚聲國際的銀行家,接待來自原鄉素未謀面的宗親,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一場溫馨的宗情盛宴」,寫大人物的自然親和,念舊不忘本源,令人如沐春風;長期研究金門的學者江柏煒認為多了解海外鄉僑事蹟,有助於開闊島民心胸。配合馬來西亞辦理第二屆世界金門日的舉行,介紹海外金僑奮鬥故事與處事哲學,渴望成功者或可從中得若干啟發。

金門的自然村皆有五百年以上的歷史,【村落巡禮】中,利用族譜探討各姓遷移的歷史,皆足以證明各村落的歷史長度,但近百年來受戰火與貧困波及,八百年沙美老街如今已滄桑沒落,〈沙美新紀元〉疾呼盡速搶救沙美老街。遺憾的是,村莊雖古老,但歷史往往付之闕如,如何系統化的整理現存的族譜、古文書、口述等資料,建立金門各自然村的身世故事,實為文化大縣的當務之急,〈英坑黃氏百年記事錄〉一文,期待拋磚引玉,大家來寫家鄉的歷史;〈話鳳山的滄桑〉一文,觸動縣長的文化情懷,使一個破敗的村莊,露出一線復興的曙光。

〈顯影月刊〉為珠山文化的象徵,作者深入導讀,對先賢的心意尤能心領神會,期盼原鄉人對於久居海外的同鄉要立即主動伸出聯絡之手,尋訪海外同鄉並加問候,這也正是世界金門日的精神所在。

【鄉賢列傳】提供島鄉發展的另類思考,關閉五十年的大門重開,藉著敘同宗之誼,慕先人之德,兩岸的宗族文化之旅,正如風起雲湧,地區若能善用此一優勢,將蔚為地區發展契機。〈盧水玉先生傳略〉一文的出現,乃緣起於編輯賢聚盧氏族譜而來。【族譜願景】透過記者的採訪報導,清楚的勾繪出以族譜發展知識經濟的可能潛力。

【譜書江山】中,蔡鳳雛以其深厚的史地背景,從族譜解讀蔡獻臣家族錯縱複雜的姻誼關係,佐以世系圖表,原來金同廈都是一家人。根據現有紀錄,澎湖在萬曆年間就陸續有金門人移居,明末又有大量金門先民隨同鄭成功遷移澎湖、台南等地。深厚的島嶼淵源與戰略的價值,從〈澎湖戍兵不可撤〉一文可略知。辦理族譜展目的即在循先人腳印,尋訪失聯的鄉親。二○○五年是個豐收充實的一年,本會雖然資源有限,憑著對島嶼的熱情,仍然「邁出大步,到澎湖、入台灣、進南洋、更有甚者,更跨入了大陸這一廣大的舞台」,【金門族譜巡迴展系列報導】,紀錄了本會一步一腳印,建構創世紀文化工程 「族譜架金橋」的願景與努力。

「秀才人情紙一張」,這只是一冊簡樸的書刊,但有我們無限的熱情盡付其中。

僅以這份期刊獻給所有心懷原鄉、眷顧金門的同鄉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