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爾摩莎之殤
第三十九章
李登輝因緣際會,開創了台灣武術的新境界,他以深厚的內力,聽風辨位的功夫等待杜鵑啼,發揮堅、忍、狠、準的武學特性,一劍刺向太陽,多少英雄豪傑之士俯伏。他以中學為體,東洋為用,武林稱尊,成為東方不敗的高足,被譽為台灣四百年來一奇葩。
李登輝的成就似乎是空前的,但並不是絕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十數年。中國在動蕩分裂的時代,特別會出一些鬥爭的人才,不要小看那些賣鞋、賣豬肉、屠狗的人,或者是喪葬吹鼓吹的或是市井無賴,平日看似默默無名,一旦登上權力鬥爭的舞台,個個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可見中國人個個身懷絕技。不是沒功夫,是時候未到,寄望想乘龍的人可以稍稍等待。
因此,權力鬥爭的學問,不可輕於未學,也不可輕於後學。李登輝的學問已令人大開眼界,嘆為觀止:四百年來無此人物。但是他的功夫與福爾摩莎之子比起來,又覺得李登輝的功夫也不過爾爾。李登輝的功夫,只不過是名高四百年而已,是屬於斷代的人物;而他的繼任者可是一位年少英雄,他的功夫已臻化境,如山之高,如海之深,所謂高不可攀、深不可測,豈止是四百年而已,可說曠古絕倫,李登輝先生瞠乎其後。
在所謂中華民國的舞台上,細數風流人物(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之所以加所謂兩字,有勞後人細細考據,因為唯李有才說不準,它的出生很辛苦,身世很奇怪,存亡很難定,不知怎麼說),多少人拿了唱本,上了舞台演了戲,大家都親眼見著或讀過的。他們的出場都有一套本事:袁世凱這個跨世代的老將,妄想稱帝,吃相有多難看,可說是拙。曹錕別出心裁,以賄選為依歸,可說是俗。蔣介石削平群雄,黃袍加身,可說是勇。李登輝潛龍勿用,一旦興雲作雨,變幻莫測,可說是詭。陳水扁創機握勢,三一九槍擊案轉禍為福,轉敗為勝,似破非破,不疑而疑,功夫凌駕前人之上,已經成為「陳水扁障礙」,樹立了臺灣民主的里程碑,無以名之,可謂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