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發現大清呂西村墓塚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147
字型大小:

週六,風和日麗,是一個好日子。上午我們北門絲竹樂團趕往社福館,參加「國際志工日表揚大會」演奏,因有兩位團員赴大陸旅遊,人手不夠,我是胡琴手,雖濫竽充數不能再缺席,只好放棄參加陶瓷廠員工「彩繪陶情五人畫展」在文化局的開幕典禮。不等社福館中午招待的餐會,演奏完即趕往文化局看畫展,眾畫友熱情邀請畫展午宴敘飲。一枝畫筆一把二胡到處騙吃騙喝,就如呂西村所說「然實人間絕無羞恥事也」,文人無行,斯文掃地至此!

三杯兩盞高粱,酒癮未足趕場離席,為了王士朝下午金技院的課,邀我美術學會四人參加通識教育中心「藝術與人生講座」與學生座談,恰好西村的族裔呂坤和返鄉,我順便邀他一同前往。台師大美研所剛開博士班,他考上第一班,所以將是金門第一位美術博士,他很高興有這機會一起進金技院見識見識!我則是順便探路,觀光局邀我下週一晚在金技院排四節課,為觀光解說員講金門一千六百年來第一位書法家「西村呂世宜(一七八四╱ 一八五五)」,摸好門路,好欣然就道。

拿了王士朝給的出席費後,回家收到一封廈門市西林陌生的張先生來信,讓我驚喜萬分。廈門西林卻讓我想起:「廈門林研香、林墨香兄弟因酷愛西村篆隸書法,更由於金石上具有相同嗜好而熟識西村。道光九年(一八二九),林研香以其以所藏石硯,央請西村銘題,或摩寫秦漢篆隸於硯石背上,由弟墨香刻之,共計銘刻四十九石,因而齋名「四十九石山房」於林氏昆仲之西林別墅內,有《四十九石山房研背初刻》拓本行世,其中有一塊西林巨石研(硯),徑四尺(約一百二十公分)有奇。」現在廈門西林想必與清代西林別墅,是有相關的地理位置。

張文傑先生來信中並附照片四張,首先說有好消息告訴我,他說:「西村先生的墓已發現了!」他是在十月中旬晨練爬山,途經一新闢山路,忽然間眼前一亮,一塊墓碑上是西村書體的碑文讓他震驚,近前一看,「大清呂西村墓」六個大字,豎寫兩行,一行三字,把一塊高九十公分、寬四十八公分、厚十二公分的花崗石墓碑寫得滿滿的。從碑文隸書的結體上來看,是十足西村書體風格,可見他生前已為自己寫好墓碑,就如同他在逝世前一年,咸豐四年(一八五四),七十一歲時,就為自己寫「呂西村自作墓記」請人刻於硯背,隔年即逝,用此硯陪葬,金門縣志有記載陪葬硯這一件事情。

廈門出土的陪葬硯一九八九年流傳到金門,上載:「翁生乾隆甲辰(四十九年)五月午日午時;卒咸豐乙卯(五年)五月朔日辰時。越七日,葬大厝山三十六間舊穴,內寅申艮坤,丙寅丙戌分金;外艮坤寅申」。《西村呂世宜》專題研究是我二○○三年的碩士論文,為此曾經跑了好幾趟廈門,只在地圖上找到西村墓葬地大厝山,在廈門火車站附近高地,我並沒有確實去尋訪西村墓地,治學不精,慚愧!慚愧!而廈門有同好之士,幾十年一直搜尋西村墓地未果,我的論文同時受到廈門的重視,幾位學者來電抱怨我的網頁,已經不見《西村呂世宜》這本論文了!因為我的網頁是掛在金沙國中,前幾個月沙中網路故障,我已退休離校,我的網頁沒有修復。親愛的何莉莉校長同學,幫幫忙!修一下,讓兩岸學術交流無阻。

西村墓塚的發現,這可是二○○六年歲暮天大的好消息,因為我這本論文曾送好幾本給廈門文友,文傑兄在廈門書法篆刻家翁銘泉家看到我這本論文,愛不釋手,借回細讀,讚我用心良苦,感佩不已,並要我送他一冊,所以在第一時間告訴我,他這個重大的發現,改日自當把拙著當面奉呈就教。這個發現也告訴他的好友何丙仲,並向廈門市文化局文物處提報,經現場考證,確定是西村呂世宜之墓,已經有一百五十一年歷史,廈門當局應該會把它列入清代重要文物古蹟加以保護,至少應該是省級文物,或涉台文物的保護層次。

何丙仲先生任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副館長,也是廈門大學教授,剛退休,曾編輯《廈門摩崖石刻》一書,遍訪廈門同安石刻碑文。三度渡金,光臨我畫室,博學多才又善飲,座上談笑風生,有詩稿投贈與我,引為忘年之交,並直指我論文繆誤之處,可謂一字之師。我曾與謝華東、翁俊文到他在鼓浪嶼八卦樓附近的家拜訪,他把家藏呂世宜真蹟讓我盡情用數位相機拍攝,別人連要看一眼他的東西,他絕不答應,我何其榮幸!希望丙仲兄能以他是廈門知名學者的身分,建議當局要把西村墓塚好好加以規劃整修,讓金廈台共有的知名書法家重見天日。親愛的呂秀蓮總統,能不能為西村先生在金門西村蓋一間「西村呂世宜紀念館」?板橋林家花園汲古書屋曾是他講學授書的地方,他可是把大半生有用精神盡耗於台灣的,把大半輩子蒐集的金石碑帖全留在台灣;他是將清代金石之學、書法碑學潮流引導入台第一人,人稱呂世宜為「台灣金石學導師」,他比你更愛台灣!聽說現在板橋林家尚有一塊房地分給西村,可以利用此地來闢建紀念館。林家花園內汲古書屋空空如也,何不廣蒐西村遺物陳列,闢館紀念這位一代宗師。

據文傑兄稱:「西村墓塚基本上沒有什麼損壞,除了墓頂上有一盜洞外。」但不知屍骨存否?一九八九年流傳到金門的陪葬硯「呂西村自作墓記」,可能是文革後被盜墓者盜挖出土,西村的壽終之年,及自述確實的生平,才大白於世,亦可用來更正金門縣志中,對西村著作卷數錯誤的記載。

呂西村自作墓記:「西村名世宜,號不翁,廈門呂孝子謙六公之元子。嘉慶戊辰(十三年,一八○八)秀才,道光壬午(二年,一八二二)舉人。其加京官翰林院典簿銜,乃友人林君樞北為之請,非其志也。性戇直,又不苟同於人,尤不顧人之是非。人曰然,翁或以為不然;人曰可,翁歜以為不可,故號曰「不翁」也。孝子公之歿也,翁益貧,以舌耕。而嗜古如飢渴之于飲食,遇古圖書、古彝器、金石刻、奇書妙畫、名研名印,必拮据致之。積四十載,凡得書若干、藏器若干。樞北君弟小山愛之,贈以二千金,人為翁喜,翁曰:子謂我幸而得之,我蓋不幸而失之;我半生有用精神,盡銷磨于此也,人又以為翁愚。翁年四十以隸名于時,其始人亦非笑之,翁弗聞。嘗自言:所刻小字《四十九石山房帖》、大字〈先君孝子碑〉、〈張公玉田去思碑〉具得漢人意,必傳無疑,其自以為是也如此。閱所習舉子業,輒不滿曰不異人意燬之。刻文鈔六十餘篇,筆記三卷貽人,人無有寓目者,翁哂曰:是真不可時施也耶?其不自知其非也又如此。病且篤,猶日以所著:《古今文字通釋》十四卷、《歷代碑帖題跋》一卷、《千字文通釋》四卷未刊,囑其友誠甫與其徒守謙,語刺刺不能休,翁殆九死而未悔者歟!翁作斯記為咸豐四年(一八五四)五月十五日,年七十一矣,後莫知所終。」

後記:「翁生乾隆甲辰(一七八四)五月午日午時;卒咸豐乙卯(一八五五)五月朔日辰時。粵(越)七日葬大厝山三十六間舊穴,內寅申艮坤,丙寅丙戌分金,外艮坤寅申。」

此篇墓記前經何丙仲教授指教,後由林怡種總編帶來相識的廈門晚報記者蕭春雷又指正一二,所以今日有完整順暢的句讀,以供大家解讀。文傑兄來信催促我速赴廈門作客,誠摯邀約導探西村墓塚,我不日將束裝成行拜謁西村之墓,以對西村致最高崇敬之意,以及慰我三、四十年來對金門先賢的孺慕之情,此生無憾!為研究呂西村,在金廈台兩岸三地結識不少同好,友誼相挺,各方無條件提供原始資料給我應用,感恩在心,餘不一一。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