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東南濱海鄉社的典雅綽號系列之十後湖拷貝
後湖是明萬曆辛丑科會試進士首名「會元」許獬的故鄉,不知何時竟然有一個聽起來就刺耳,屬於低俗粗鄙的外號:「拷貝拷膜」,就是嫌人無端插嘴,講話大聲吵雜,不懂規矩,沒有禮教的行為,如同喪家孝眷呼嗆嚎啕「哭爸哭母」的景象,這不是當面吐口水欺人太甚嗎?許多鄉親(包括後湖族親)都用持疑的口氣,探究這是怎麼回事?書香門第顏臉何存,一見我含笑以對,瞪眼搖頭,疑雲更重,有點看你怎樣自圓其說的神情。
其實,只要瞭解後湖鄉親營計的生態,就知道為後湖起綽號的先賢確是有點諢謔,可是幽默風趣,純真可愛的成份還是最重,先民「無花無字」、「賣貓的照實說(音落雪的雪)」、「無彎無翹」的本性一露無遺。原因在後湖是一個「向東海討食」、「以海為田」的漁村,以牽網、絲綾(細網專掠吐目、黃隻等中小魚類)為主,最多有漁船十餘隻,每隻一張大網,每張網的「網腳」需二十人左右,南自泗湖,北至昔果山、砂仔頭,到了魚季,每天船隻同時出海,一字排開,沙灘上鼎沸的人潮鬧熱非常,只是每張網分兩屏,一屏先在灘上,一屏由船駛到目標區「放網」,然後靠岸上山,這時兩屏同時用「腰枷」搭繩面海後退,海中的網慢慢被拉近岸,灘上海風拂身,網的兩屏相隔約三十公尺,如沒有拉高嗓音,用力講(用喊字還較妥)話,對方根本聽不清楚,只好高音互傳,於是吵雜的場景就這樣不斷出現,只要出海,天天如此,時時如此,經年累月,不就是「哭爸哭母」的翻版。所以這個看似不雅,卻無不敬的外號就不知早在何年之前就被冠上,而鄉親們為了生活,只好「欣然接受」了,「討海人」又有什麼好計較的。
後湖由許氏後翰房五世祖光祚公開基,時間約在明成祖永樂後段,六百年來一直維持耕、讀並重,農、漁兼營,社里地勢後高,左右腰部寬,前闊,據說是「畚箕穴」,房屋南北坐向.以大巷分東西,排列井然,民國六十年以前尚無樓層。兩側有深溝延伸與村前「前面山溝」相接,成「方形」狀,奉祀「境主」池王爺,鎮殿主神六姓府的「昭應廟」後殿聯為「戶外金龜長游泗水、庭前玉印永壯湖山」,即敘明後湖鄉社的陽居如「玉印」,又似「金龜」,殿中門上懸光緒十一年(公元一八八五年)由許公淵敬獻的一百二十年古匾即題為「湖山福主」.只是「畚箕」善於「集才」,卻不善於「聚財」,好在後湖明堂開闊宏遠,鄉親們都能秉持勤勞儉樸,樂天知命的傳統修持處世。
後湖號稱「八世能詩」.自五世祖之後,多為邑庠諸生,許獬祖父許開,字惟達著有「滄南集」,父振之公中萬曆二十二年鄉試副榜,至許獬大魁天下,高中會元,計前後「八代」,許獬諸子亦為庠生,能詩能文自是必然.如此書香世第,「十八擔書籠」之說應是不假,惟說當年許獬上京赴考,有十八擔書籠隨行恐有失真,自同安至北京需幾個月的長途跋涉,有一僕已是不易了,十八擔書籠如此盛大的行旅,非富豪何能負擔,當時許獬家境應不甚富裕,據傳有一年之除夕,乞者向其父振之公乞討,適家無餘糧,但仍盡所有慨贈,乞者歌曰:「今年食苦萊,明年生許獬」。實際可能的情況是後湖同時有在庠諸生十八人,每人書籠一擔,故譽即傳開。且許獬辭官返鄉時「囊僅數十金」只能勉強過「清貧」生活。
後湖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鄉社,惟地勢較高,水位過低,與後半山、昔果山同為井深,水源有限,灌溉困難,旱作園坵豐收不易,向海發展,與海爭地,以海為田是增加生計資源的必要途徑,每天凌晨寅時三點以後,船主頭家就每家每戶叫醒「網腳」伙伴起床準備出海,是為「叫人」,卯初齊集「網寮」,有的「扛網」、「擔索」,有的「扛船」,分工合作,出海作業,此時,天尚微亮,海風陣陣,如沒有高聲提嗓,無法聽清彼此言語。海相難測,海涌無情,經年在「行船走馬無三分命」的風險下「討海」,何能安心,而且大海浩瀚,海難難免,於是先民有啟建「海醮」,超薦過往「陰魂」以求心安,每逢「卯」年(兔)一次,百年來已成最大規模法會,而後湖及鄰近漁村,中元不「普渡」,於七月尾在海墘盛大拜敬海上「好兄弟」。
後湖近泗湖海面有一礁,礁與岸之間有沖積沙汕,稱「航仔汕」,礁附近海域為「溫潭」,礁大有來歷,據傳是明中提督洪旭嫁女的嫁粧,亦叫「小姐礁」,往年由後湖鄉親輪值採擷「赤菜」,六月中祭祖「作頭」鄉親長老齊集一堂,敘情論舊。如今大陸漁船經常上礁,海螺、海菜、郭魚蟳蟹幾已盡掃一空。
入鄉五十公尺空地有一欉百年大榕樹,樹蔭如蓋,三十八年後已為守軍伐作工事木材。所幸村西北鄉里口一欉光緒年間由南洋帶回的「雞蛋花」,雖逾百年仍開花如故,生態盎然。
後湖農漁耕讀已歷六百年,一向內外(南洋)發展有成,現由於菁英人口外移,台灣外地人口已倍於本地,軍政工商,學術文化,成就卓越,遠近稱譽,廣獲敬重。二十年來近海漁作幾已全停,「拷貝拷膜」早不存在了。